2019屆高考政治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①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
②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所謂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運用于黨的全部活動中而形成的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線,是對黨和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斗爭歷史經驗的總結。
③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獨立自主就是說,要取得革命或建設的勝利,必須首先立足于本國,從本國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本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出一條適合本國特點的正確道路。要爭取外援,但絕不依賴外援,把革命和建設的立足點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
2.鄧小平理論。
(1)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①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②總的來說,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的科學體系。
(2)鄧小平理論的主題。
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的制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規劃,“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的確定,等等,都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猶如一條紅線貫穿于鄧小平理論的始終,并輻射到鄧小平理論的方方面面。如果說鄧小平理論是一部宏偉交響樂,那么,“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則構成了這一宏偉交響樂的主題。一句話,鄧小平的全部理論活動都是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展開的,并圍繞著這一首要的基本的問題建構了一個科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