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主要區別 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 認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不僅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而且承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把把人的主觀精神(人的感覺、經驗、觀念、目的、意志、心靈等)作為唯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絕對觀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評價 堅持了唯物主義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可惜只是一種猜測 豐富、發展了唯物主義;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夸大了客觀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根本分歧 是否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要點透析】
1、哲學的基本問題
(1)是什么: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或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存在和思維那個是世界的本原,誰決定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這是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主要分歧。
(2)為什么:
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②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③它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2、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2)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反映存在,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學上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1)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思維和存在何為世界本原的問題,而不能籠統的說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2)凡認為存在是本原,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是本原,就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三種基本歷史形態
3、唯物主義及其形態
(1)基本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現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基本歷史形態: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a、基本觀點: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本原,即物質 = 具體物質形態
b、進步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有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c、局限性: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根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復雜問題簡單化;它只是一種直觀的想象和觀測,缺乏科學依據,并沒有真正揭示物質的本質;也很難解釋物質世界的無限多樣性。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經典觀點:
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