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點專項復習:民族和階級、國家
(4)共同的心理素質①共同的心理素質指的是一個民族的共同愛好、歷史傳統、風俗習慣、民族尊嚴等,主要表現為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習俗。這是一個民族的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方式、地理環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在其精神面貌上的反映。②共同的心理素質具有極大的穩定性,是區別民族的最顯著特點。(5)民族四個特征的關系民族的四個特征是相互聯系、互相依存的。在民族形成過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經濟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條件,為共同語言和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間和物質基礎;而共同語言和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又促進了共同地域和共同經濟生活的發展。(6)民族的四個基本特征是識別民族的基本依據●誤區警示民族不同于種族解析:(1)二者的區別:第一,含義不同。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種族也稱人種,是指在體質、形態上具有某些遺傳特征的人群。第二,性質不同。民族是一種社會現象,屬社會學范疇;種族是一種生理現象,屬生物學范疇。第三,識別的依據不同。識別民族的基本依據是民族的四個基本特征;識別種族則靠頭發、膚色、體形等生理遺傳特征為依據。第四,存在的時間不同。民族是一個歷史范疇,種族是一個永恒范疇。(2)二者的聯系:同一種族的人可以屬于不同民族,同一民族也可以由不同種族組成。●真題再現例題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每逢中秋佳節,海峽兩岸都會慶祝這一節日。這體現了中華民族有 ( )a.共同語言 b.共同地域c.共同經濟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點評:本題應選d。本題借用古詩說明了海峽兩岸共同慶祝中秋節,這是共同的風俗習慣,屬于共同心理素質。●考點突破1.民族平等原則(1)民族平等的含義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這里的“平等”著重講各民族的地位平等,即我國各民族在享有權利上實現了真正的平等。(2)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問題上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為我國實現民族平等原則提供了理論依據,而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鏟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則為我們把這一原則真正貫徹到各個領域奠定了基礎。(3)民族平等的具體表現:我國各民族平等的權利已經得到真正的實現。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權利、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少數民族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實現民族平等和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在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政協委員,以利于反映本民族的愿望。培養、使用民族干部是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重要措施。第二,各民族在發展經濟、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平等權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4)我國各民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真正實現了平等,但不等于各民族之間已不存在差異了。在我國,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真正實現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真正平等。但是,各民族在形成、發展中,逐漸有了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等。民族間的這種差異將會長期存在。民族平等和民族差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要民族存在,民族差異就會存在,民族之間就會產生矛盾,民族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