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點專項復習:民族和階級、國家
(5)由于歷史、地理的原因,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發展很不平衡,且短期內不可能徹底解決,因而影響了民族平等權利的充分行使。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時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制度,從而在法律、制度和政策上切實保障少數民族人民享有各種權利。2.堅持民族團結的基本原則(1)民族團結的含義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聯合的關系。(2)我國各民族為什么能夠團結:在我國,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階級根源,各民族之間建立了平等的關系,有著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夠團結在祖國統一的大家庭內,共同維護國家的統一,促進國家的繁榮發展。(3)民族團結的意義民族的團結和民族凝聚力的強弱,與一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前途有密切關系,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團結是我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國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會主義建設,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難以發展。因此,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理想。(4)妨礙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因素仍然存在一是,由于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局部地區仍然存在某些不安定因素,國外某些敵對勢力從未放棄利用民族問題對我國進行顛覆和滲透,妄圖分裂我國(、東突)二是,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影響。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是剝削階級思想在民族問題上的反映,是民族團結的腐蝕劑,我們要堅決反對和克服大民族主義,尤其是大漢族主義,同時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由于民族問題沒處理好,導致社會動蕩,甚至發生戰爭。這告訴我們,只有加強民族團結,才能為國家發展提供保證。3.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1)實現民族共同繁榮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的目的決定的。(2)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含義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指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等都得到發展,民族素質得到提高。這一含義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政治、經濟等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二是民族自身的發展和提高。(3)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必要性。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有的民族比較先進,民族素質提高較快,有的民族則和先進民族還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堅持共同繁榮原則才能最終達到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在現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逐步消除東西部差距,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4)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途徑。首先,要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國家要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同時,需要民族地區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積極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優勢;還需要發達地區在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幫后富,達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5)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意義:第一,是我國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