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點專項復習:民族和階級、國家
第四,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內容之一。(3)民族區域自治適合我國國情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黨和國家保證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基本國策。民族區域自治經國家憲法肯定之后,成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政治制度。我國之所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條件決定的。第一,歷史基礎。我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共同開拓了祖國遼闊的疆域,共同創造了祖國燦爛的文化。在中國歷史上,雖然也曾出現過民族隔閡、紛爭甚至暫時的割據和分裂現象。但總的來說,各民族的交往從未間斷,國家統一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特別是近百年來,中國各族人民飽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有著共同的遭遇和命運。在反對共同敵人的斗爭中,各族人民的命運休戚相關,生死與共,結成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系。這就為建立統一的、民族平等的新中國和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社會基礎。第二,客觀條件。由于歷史原因,中國各民族的分布形成了交錯居住的狀況。漢族人口不僅在全國,而且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也占多數。各少數民族大都有一個或幾個比較集中的聚居地區,但即使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也往往居住著許多民族,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這使一個民族很難構成一個獨立的經濟單位,更難以離開其他兄弟民族的幫助而獨立發展。因此,中國各民族宜合不宜分,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第三,共同經濟利益。我國人口、資源分布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第四,共同政治利益。我國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政治認同,各民族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共同防御外敵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第一,有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它妥善地解決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自治的關系,既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統一,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自主權利。第二,有助于把國家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具體特點結合起來。在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過程中,能夠結合民族地區特點,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區制宜,從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第三,有助于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國家要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給予扶持和幫助,從而把民族地區豐富資源和先進技術結合起來,把人力和物力結合起來,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同時,國家也強盛起來。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各民族維護祖國主權和統一,保衛邊疆,既是熱愛祖國又是熱愛民族的表現;既維護了國家的最高利益,又維護了民族自身的利益。第五,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的精神,體現了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5)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與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聯系。為了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共同繁榮,維護國家主權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因此,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基礎和依據;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則體現了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有利于貫徹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