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點專項:哲學視發揮主觀能動性復習教案
●考點突破
1.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其所受的客觀規律制約之間的關系
(1)客觀規律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前提
第一,從質的差別來看,人們是否按規律辦事,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否收到積極的效果。
第二,從量的差別來看,人們按規律辦事的程度,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收到積極效果的程度。越是按規律辦事,收到的成效就越大,甚至做到“事半功倍”;尊重或掌握規律的程度越差,辦事的成效也就越差,常常是“事倍功半”。
(2)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
正因為客觀規律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人們才需要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以便做到按規律辦事。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認識規律是什么,認識規律怎樣制約著人的活動,人在這一制約中該如何利用規律。
總之,無論是認識規律,還是在事物的運動變化中具體地把握規律,利用規律,都要求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當時當地的實際進一步分析和研究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
(3)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反對兩種錯誤做法:
一是,不尊重客觀規律,片面夸大主觀能動性,這樣必然導致唯心主義;
二是,只空談尊重客觀規律,不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去認識規律,不去創造條件利用規律,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從而放棄主觀能動性的觀點,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錯誤。
2.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制約它的客觀條件之間的關系
(1)客觀條件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是以規律為指導,以條件為基礎,認識和改造客觀對象的過程。因而,一定的客觀條件也是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前提。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達到的深度和廣度,一方面與人們掌握的規律有關,另一方面又受到現實條件的制約。
(2)客觀條件雖然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卻又給人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廣闊的余地。“審時度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說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夠以規律為指導,分析條件,發揮有利條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條件的影響,以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
(3)反對兩種錯誤:
一是不顧實際條件而蠻干的做法;二是認為客觀條件會妨礙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在客觀條件面前無能為力,從而放棄主觀能動性的觀點。
3.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觀因素的制約
(1)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隨著實踐與學習的積累而不斷形成、逐步增強的。這些逐步增強的因素,就成為制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發揮的主觀因素。
(2)制約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主觀因素:它包括許多方面,如業已形成的觀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
(3)主觀因素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主觀因素才有利于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積累起來的主觀因素越正確,越有廣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進一步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4.怎樣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1)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人們怎么按規律辦事?人們按規律辦事,不僅要區分不同的規律,而且還要區分同一規律在不同條件下的不同表現;按規律辦事,還要注意當事物由一種存在狀態轉化為另一種存在狀態時,其中的規律也隨之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事物運動中把握規律,使自己的思想適應變化了的客觀情況,按變化了的客觀規律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