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寶雞市高三各科教學質量檢測試卷(二)分析1
第2題:考查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得分率較高。c項“沒有生態文明就沒有工業文明,兩者可以互相優化和提升”在文中沒有充足的依據,因而不符合原文意思。 第3題:根據原文內容進行理解和分析,得分率也較高。a項“依存于自然”是原始文明時期,“敬畏自然,順天應時”是農業文明時期,選項中混為一體;另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典范”也不準確,因而不正確。 4-6題為文言文閱讀試題。 第4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積累理解,這個題得分率特別低。主要是學生對a項中“訐”這個詞的意義不清楚,所以,多數學生都誤以為對這個詞的解釋是錯誤的。 第5題:考查對人物特點的具體理解,得分率較高。需要結合全文,對列舉的句子仔細辨別,才能準確選擇組別出c項。 第6題:考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得分率稍低。主要是有些學生對b項中“軍事才能出色”、“平息了賊寇之亂”理解不到位,前者贊譽過度,后者不合事實。 13-15題為語言運用試題。 第13題:考查對成語理解和運用。得分率較低。b項中的“皮里陽秋”這個成語較生僻,多數學生都不懂其含義,所以導致選答錯誤。 第14題:考查對病句的辨析,得分率也較低。主要還是對病句的類型和錯誤辨析不清,因而選病句a、b、c項的學生基本均勻。 第15題:考查句子的銜接排序,得分率稍高。因為句子標志性的詞語比較明顯,所以,多數學生能夠正確排序。 (三)主觀題答卷分析:試卷抽樣統計(共抽樣305份,其中選11題62份,選12題243份)
題號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得分率(%)
第一卷
24
6
14.79
61.64
7
9
2
5.07
56.35
8
5
0
2.36
47.25
9
6
1
3.59
59.86
10
6
0
2.26
37.75
11-(1)
5
2
3.63
72.58
11-(2)
4
1
2.56
64.11
11-(3)
6
2
4.60
76.61
11-(4)
8
3
4.13
51.61
12-(1)
6
0
2.93
48.90
12-(2)
6
1
3.30
54.94
12-(3)
6
0
3.92
65.36
12-(4)
8
0
3.73
46.60
16
5
2
4.08
81.50
17
6
0
5.49
91.56
18
53
2
46.93
88.55 第7題:文言文翻譯題,難度一般。部分學生主要是把得分點“舁”“鄉民避賊來者” 等詞句翻譯不準,比如“舁”字比較生疏,完全可以根據上下文去推測其“抬”的意思;“鄉民避賊來者”為定語后置句,即“避賊來者鄉民”之意。 8-9題為詩歌鑒賞題。 第8題:聯系下闋內容分析詞人的形象,得分率中等。問題是部分學生沒有對詞人形象進行概述,對詞下闋內容理解不準,分析有偏差。 第9題:鑒賞詩歌前幾句的藝術手法,得分率稍高。主要問題是,對表達手法概念模糊,分析不準,不能結合詩句具體分析,也不能分點作答。 第10題:名篇名句默寫,得分率較低。選文涉及《孟子》《阿房宮賦》《琵琶行》三篇,一是部分學生沒有背誦下來,二是錯別字較多,影響了得分。 第11題:選作題中的文學類文本閱讀,這次選小說閱讀試題的考生占抽樣人數的20.33%,整體得分比實用類文本閱讀稍高。 第(1)題: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多項選擇題,只有認真對照文本,就能發現錯項問題所在,因此得分率較高。 第(2)題:對小說題目用意進行分析。應從結構、形象、主旨等方面進行分析,部分學生分析的角度不準。 第(3)題: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要對人物的特點分點進行歸納概括,但是許多學生不分點,人物形象籠統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