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八)專題八:認識論
a.世界上還是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b.有些認識不能依靠實踐檢驗
c.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總是被動的 d.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歷史性
25.任何一種匯率安排不可能適用于所有國家, 不可能適用于一個國家的任何時期。我國實行以市場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證明, 這種匯率安排是與中國經濟發展階段、金融管理水平和企業承受能力相適應的, 是符合現階段國情的。材料中蘊含的哲理是( )
①我國的國情是制定匯率政策的依據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④主觀和客觀要做到具體歷史的統一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中共中央最近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從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高度,對加強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進一步發揮民主黨派人士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這表明( )
①認識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②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③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和規律 ④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在發展理論上,不要將“科學發展觀”與“經濟建設為中心”對立起來,兩者都是基于現實國情的必然選擇,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產物,同時也是黨在執政理念上的重大飛躍。據此回答27—28題。
27.從認識論角度看,“科學發展觀”與“經濟建設為中心”一脈相承的觀點體現了( )
a、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b、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
c、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d、認識的不斷深化和發展
28.思想是行動之源,在中國發展戰略面臨重大轉型時,我們各級領導能否在思想領域就科學發展觀達成深度共識,某種程度上決定中國未來發展的成敗。這體現的哲學原理是( )
a、科學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b、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c、按規律辦事,實事求是 d、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29.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說:“事實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這句話說明( )
①認識和理論必須符合客觀實際 ②認識的正確與否需要實踐來檢驗
③對人們有用的事實就是客觀存在的 ④理論不需要實踐的證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在我們認識到沒有植被將造成洪水、沙塵暴、空氣污染等危害后,開始大量開展人工造林活動。然而近幾年來,不少地方環境惡化不斷加劇,植樹造林作為抑制這一趨勢的主要手段之一,并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在當前的綠化過程中,人們已經注意到:不合理的植樹造林行為會形成大片的“綠色沙漠”,這樣的“綠色沙漠”的危害也是十分可怕的。這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