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八)專題八:認識論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從政治常識角度,分析政府在企業重組中應發揮的作用。(6分)
(2)從哲學常識角度,評價材料二、三中政府和企業的做法。(4分)
(3)從經濟常識角度分析說明,鞍山、本溪兩個鋼鐵集團為什么要進行聯合重組?(8分)
5.中醫藥源遠流長,堪稱“國粹”。然而,在與本醫藥同臺競技中,卻有人認為中醫藥不科學、難驗證,甚至因此持懷疑、抵制的態度。幾千年來,華夏子孫繁衍生息,中醫藥屢立奇功。現代科學無法解釋中醫藥,并不等于中醫藥不科學。近年來,隨著西醫藥局限性凸顯,中醫藥的獨特療效引起世界矚目。目前十分熱銷的瑞士羅氏公司生產的抗流感特效藥“達菲”的主要原料就是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八角茴香。
請結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有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9分)
6.XX年,農民收入問題在黨的xx屆五中全會上受到高度重視。會議期間,“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這句話被寫進文件。此后,黨的xx大第一次提出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XX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對農業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黨的xx屆四中全會,提出“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指出我國從總體上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發展階段。五年來,中央高密度兌現“重農”承諾,以城帶鄉、反哺農業的步伐已經啟動并不斷加快。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請你用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有關知識談談對上述材料的理解。(10分)
7. 五十多年來,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并迅速發展,據統計顯示,目前我國95%以上的商品資源由市場來配置,市場化程度達到73。8%。xx屆五中全會審議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把“計劃”變成“規劃”。這一變化凸顯政府更關注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同時政府強化對公共管理、社會服務等薄弱環節的宏觀調控,這表明政府必須明確在履行經濟職能的過程中既不“越位”又不能“缺位”。
(1)政府在履行經濟職能的過程中怎樣才能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5分)
(2)試用認識論有關知識,說明由“計劃”到“規劃”的轉變。(7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1-5 abdcc 6-10dcdcc 11-15bdcdb 16-20adcac 21-25bdddc 26-30bdbaa 31-35dacad
二、非選擇題:
1.(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各國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的事例說明,中國離不開世界,不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中華民族就不能屹立于世界。世界是變化發展的?平膛d國戰略的的實施證明,只有提高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中國才能不斷發展,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
(2)第一、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 。第二、自覺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自己的認識,培養創新能力。第三、按規律辦事,正確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解放思想與事實求事的統一。
2.(1)材料一表明從1978年到XX年,民營經濟對我國同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民營經濟日益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經濟地位日益突出;表明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