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說課
本節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兩部分。概念多、理論性強,知識間聯系緊密。
在“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由之路”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可持續發展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學過的知識作鋪墊,從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如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入手,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通過分析數據、案例等,領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通過“閱讀”,讓學生首先了解《21世紀議程》和《中國21世紀議程》的主要內容,知道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形成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通過學習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行動。
在“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的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教材“活動”中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逐漸遞進,由材料理解推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核心思想、追求目標及基本內涵。四個基本內涵可概括為三個方面的發展: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持續發展,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而不可分割。最后教師列舉各年代“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說明其所體現的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人類對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決心和美好希望。
教學重點
1.可持續發展的形成。
2.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教學難點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課件、填充圖冊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2.聯系《21世紀議程》,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續發展思想本質的方法。
2.通過閱讀分析案例學會歸納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逐步樹立起環境意識、全球意識和參與意識。
導入新課
師 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口激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所有這些環境問題直接威脅到整個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人類要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就必須尋求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之路,即可持續發展之路。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性、概念及其基本內涵等。
板 書: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由之路
推進新課
課件展示:
資源預期壽命圖
圖的右側表示世界14種重要資源的預期壽命,其中深色條框表示按指數增長的預期壽命,淺色條框表示消費水平不增長條件下的預期壽命。左側條框表示各種礦物消費的年增長率。據圖談一談你對未來資源環境狀況的看法。
板 書:
歷史背景及必然性
生 (合作探究)維系人類生活、生產的重要自然資源,在不久的將來被消耗殆盡,人類將出現嚴重的資源短缺現象。
師 多媒體播放“環境問題案例”圖示。
師 請學生分析哪一地區的環境問題有可能影響到其他地區甚至全球。
注意:全球性是當前環境問題分布的突出特點。這種特點的出現不僅意味著某些環境問題的影響可以大大超越其產生地甚至達到全球,而且還意味著解決這類問題需要全球的普遍關注與共同努力。
生 (合作探究)讀圖析圖完成填注。
師 (多媒體依次展現答案,糾錯后提問)人類面對資源枯竭、生態失調、環境惡化的絕境,怎樣才能擺脫絕境,使人類社會有一個共同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