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承轉)通過以上學習,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追求的目標又是什么?
生1
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的基礎上。
生2
追求的目標是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發展,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對后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
師 列舉各年代“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請同學們說明它們所體現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課件展示:
生 只有一個地球——持續性觀念;
一個地球,一個家庭——權利的觀念;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持續性觀念;
世間萬物,生命之網——公平性的觀念。
課件展示:
課堂訓練
下圖所示為我國某地區土地資源利用景觀圖,該地區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是60°,位于東8區,其中a為山區,b為丘陵梯田地區,c為平原地區,d為水庫,e為鄉鎮企業和居民區,f為庫區北側丘陵低山,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對于該地區的開發利用,當地政府有三種方案,你認為哪一種方案最能科學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第一種方案:a.營造薪炭林 b.栽種蘋果 c.種植水稻 d.養魚、發展旅游業 e.建蘋果加工廠 f.營造防護林
第二種方案:a.營造防護林 b.種花生 c.種植水稻 d.養魚、發展旅游業 e.辦花生加工廠 f.種油菜、小麥
第三種方案:a.營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葉 c.種植水稻 d.養魚、發展旅游業 e.辦柑橘茶葉加工廠 f.營造防護林
(2)隨著人口增長,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現出來,h處有大面積的湖泊沼澤地,g處是喀斯特地貌,既要發展經濟,又不降低環境質量,從可持續發展考慮,如何開發利用g、h兩處土地資源?
(3)從該地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持續發展考慮,請你為該地區設計遠景規劃。
參考答案:
(1)第三種方案。
(2)h處湖泊沼澤地可種植蓮藕,喀斯特地貌可發展旅游業。
(3)這是一道考查發散思維能力的創新題目,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聯想,只要符合我國東部亞熱帶丘陵地區實際,方案科學即可。如利用水庫開發小水電,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進行療養、生物培養,利用山區種植野蘑菇,利用丘陵果園、茶園、水庫、喀斯特地貌發展旅游業,改良湖泊沼澤地,養魚種藕與平原配套發展生態農業等。
課堂小結
課件展示:
兩個表格(總結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
內 容 地 位 目 標
生態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強調發展要與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相協調
經濟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強調發展不僅要重視增長數量,更要追求改善質量、提高效益、節約能源、減少廢物,改變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實施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
社會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強調發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原 則 內容和要求
公平性原則 同代人之間的橫向公平性,代際之間的縱向公平性,人類生存與其他物種生存的公平性,各國有權開發本國資源并確保不對其他國家的環境造成損害,人類需要與子孫后代共享資源和環境等
持續性原則 面對有限的地球面積和有限的地球承載力,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人類應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