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
6.化學過敏癥和大樓綜合癥
近年來一種易被人忽視的現代文明病——“化學物質過敏癥”頻頻見諸報端,這是指因長期大量接觸化學物質而導致的人體過敏,它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患者大多存在自律神經障礙、瞳孔對光線的反應及眼球運動出現異常。其主要癥狀為手腳發冷、失眠、咽喉疼痛、頭痛、腹瀉、皮膚炎癥等。由于導致上述癥狀的原因十分復雜,醫生往往無法及時明確診斷。報道對144名患者的發病原因進行統計分析,35%因居住在新房內;58%因使用了空氣清新劑、殺蟲劑、香水甚至修正液等化學用品;6%原因不明。其中有80%為女性。除了撤去患者身邊引發過敏癥的化學物質,服用維生素以增加營養,促進排毒,通過運動加快排汗等方法外,目前尚無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隨著高層建筑的現代化,使用空調系統的封閉型辦公場所常使不少工作人員出現眼睛發干發炎、鼻塞、頭痛、胸悶、怠倦、嗜睡等癥狀,被稱為“大樓綜合癥”。其誘因是多種多樣的;濕法復印機散發的碳氫化合物使人疲勞、皮膚疼痛、發炎;干法復印機逸出的臭氧能刺激眼睛與呼吸道,引起炎癥;電腦、信息處理裝置的熒光屏釋放出的正離子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導致熒光屏皮疹;熒光照明設備的紫外線和空氣中各種化學成分一起,產生光化學煙霧,影響視力。人體也是一種污染源,從呼吸道排出的化學物質有149種,通過尿和皮膚排出的有151種和171種。這些化學物質滯留在密閉的室內,對健康造成危害。
7.電子霧污染
電子霧污染雖不屬于化學污染,但在室內環境污染中也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在此值得一提。空調、彩電、計算機、冰箱、電熱毯等各種電子產品在使用中都不同程度地發出電磁波——電子霧。電子霧會使人頭痛、疲乏、神經質、睡眠不安,影響兒童發育。生物學家調查發現,1969年~1982年美國馬里蘭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腦瘤,其中大部分是電工或電氣工程師。而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體內癌細胞的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因此從安全起見,人與彩電之間的距離應保持4 m~5 m,離開熒光燈管2 m~3 m;臥室內勿放置冰箱,電熱毯變熱后應及時切斷電源。移動電話、對講機發出的高頻電磁波對健康有影響,經常長時間使用會產生頭痛、注意力分散、眼瞼抽搐、記憶力衰退等癥狀。故能使用普通電話時盡可能不使用移動電話。
[資料10]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人類在向自然界索取、創造富裕生活的同時,不能以犧牲人類自身生存環境作為代價。為了人類自身,為了子孫后代的生存,通過許許多多的曲折和磨難,人類終于從環境與發展相對立的觀念中醒悟過來,認識到兩者協調統一的可能性,終于認識到“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必須愛護地球,共同關心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并開創了一條人類通向未來的新的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之路。
80年代是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發生飛躍的階段。1987年4月,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一份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人類在與自然界進行漫長斗爭的時候,雖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然而,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到了今天,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越來越頻繁,環境與生態的危機也越來越強烈和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