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
△課標要求: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一、爆發(fā)原因
1、根本原因:矛盾空前激化
2、激化了階級矛盾
3、直接原因:自然災害嚴重
二、興亡過程:
金田起義(開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定都天京(與清朝形成局面)→
北伐(由于,最終失敗)和西征(奪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國進入時期)
→天京事變(的轉折點)→重建領導核心(提拔、指揮
軍事,讓總理朝政)→天京陷落(失。
中外反動勢力的
提不出切合的革命綱領
滋長思想,爭權奪利
三、治國方案
1、前期:(1853年冬頒布)
土地分配:按和平分土地
財產(chǎn)分配: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
②目的:滿足農民得到的愿望,建立四同兩無社會
△“四同兩無”社會: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革命性:反映了農民愿望,否定了土地制度
空想性:絕對平均主義,嚴重脫離
2、后期:(1859年頒布)
向學習,以治國,官吏由選舉
①內容發(fā)展,獎勵
開設學堂
是中國人首次提出在中國發(fā)展的設想
這一設想在當時未能,其根本原因:中國民族和民族尚未產(chǎn)生
△太平天國運動發(fā)生在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它具有哪些新的時代特點?
①反封建同時反
②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發(fā)展的設想
③遭到了的聯(lián)合絞殺
△太平天國運動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①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農民戰(zhàn)爭的
②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揭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
△隨堂練習——《全品》第11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11課,略)
△作業(yè):《全品》課時作業(yè)(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