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國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爭
教學目標
需要掌握的知識: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黨,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對德意日的打擊,希特勒與納粹黨和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日本二、二六兵變,季米特洛夫,共產國際“七大”,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英法美的綏靖政策,西班牙內戰。
通過對法西斯專政建立和發展的分析和認識,培養學生通過史料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法西斯專政建立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它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而演變的政治危機,是其國內矛盾激化的產物。英法美的綏靖政策是埃塞俄比亞和西班牙兩國反法西斯失敗的主要原因。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講授新課
一、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1.意大利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在三個法西斯國家中,意大利早在一戰后就出現了經濟衰退和政治混亂的嚴重局面。利用這樣的條件,墨索里尼在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下,墨索里尼加緊了世界范圍的武力擴張。
2.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原因
20年代下半期,德國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道威斯計劃后大量流入德國的英、美資本。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后,英、美抽走大量資本,這無異于釜底抽薪,使德國成為首批犧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機。另外,由于德國是戰敗國,既喪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關稅壁壘保護自己的國內市場,因此,危機對德國的打擊特別嚴重。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對德國造成了什么影響?
納粹黨正是利用了人們對現實和《凡爾賽和約》的不滿,打著當時流行的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招牌,進行蠱惑人心的宣傳,煽動民族復仇的情緒,騙取了社會各階層日益廣泛的支持,勢力大增。
在此基礎上,希特勒又乘機向對他奪取政權起至關重要作用的壟斷資產階級靠攏。1931年下半年,他跑遍整個德國,同企業界的重要人物會談,爭取他們的支持,使處于危機震蕩中的德國壟斷資產階級把支持希特勒看作是既可以扼制來自共產黨左派的威脅、穩住動蕩不安的國內政局,又可以對外奪取更大的生存空間、擴大原料來源和產品市場的一種不錯的選擇。從此開始了納粹法西斯同壟斷資產階級的直接聯盟。據估計,1930~1932年,納粹從壟斷資本家那里獲得的資助達7000~9000萬馬克。對于政權武裝力量的支柱——國防軍,希特勒也極盡爭取拉攏之能事,最終換取了他們的支持。
“納粹黨是一個反動政黨,為什么能成為德國國會第一大黨?”
學生展開討論,分析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的方方面面的原因。有現實的原因,也有歷史的原因;既有社會因素,也有個人因素。
(2)法西斯政權的內外政策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總理,從此,德國走上了對內實行恐怖統治,對外積極擴張的道路,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了。
指導學生從政治、經濟和文化思想、軍事、對外關系諸方面進行了解,自行歸納和整理。最后教師通過演示文稿列表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