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國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爭
3.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專政建立的背景
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內市場狹小,資源緊缺,再加上原有的經濟基礎薄弱,這次經濟危機對它的打擊就更顯嚴重。1931年經濟危機發展到最嚴重的地步,這一年的工業總產值比1929年下降1/3,主要工業部門的開工率只達50%,比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早一年進入危急關頭。危機期間,日本工業生產下降,農產品價格慘跌,階級矛盾尖銳。為了擺脫危機,扭轉國內生產的萎縮局面,日本政府加強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擴大軍事支出和軍事訂貨,以保證壟斷資產階級的利潤。同時,無論是經營電力、化學、飛機等行業的新財閥,還是生產鋼鐵、煤炭和造船的老財閥,都更加依靠國家政權和軍事部門的支持,大力發展與軍事有關的新工業新產品,使得原本軍國主義傳統濃厚的日本社會更加軍國主義化。在這種形勢下,法西斯勢力趁機發展。日本法西斯主義的主要特點之一是以軍部為核心力量。(解釋注①)軍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決策者和推動者,軍部要求在天皇的名義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實行對外擴張。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對納粹黨能夠在德國奪取政權的原因進行了探討,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比較找出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的方式與德國有什么不同呢?
(2)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建立
1931年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1936年3月,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標志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4.軸心國集團的形成
在擴張過程中,三國相互勾結,相互承認掠奪的成果,于1937年結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對整個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從此法西斯國家依仗聯盟,更加有恃無恐地擴大侵略戰爭,世界大戰迫在眉睫。
二、反法西斯斗爭的開始
1.共產國際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斗爭
1935年7月至8月,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總書記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在會上(運用電腦展示季米特洛夫頭像)作了《法西斯的進攻和共產國際在爭取工人階級的統一、反對法西斯斗爭中的任務》的報告。大會根據季米特洛夫的報告作了決議。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方針.
2.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對意大利打擊十分沉重。為奪取原料和銷售市場,意大利竭力想建立一個環繞地中海的殖民帝國。
(教師向學生展示地中海周圍歐、非兩洲20世紀30年代的形勢圖,請學生根據當時形勢分析意大利的侵略意向)
意大利很想把觸角伸向巴爾干和多瑞河流域,這就與英、法、德帝國主義利益相沖突。意大利是一個貧弱之國,無力與英、法、德相抗衡,它在歐洲的侵略意圖只好忍痛作罷。于是就把侵略的主要方向轉指非洲。
再請同學們看看,在非洲大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可以在何處落腳?
學生根據30年代非洲形勢圖進行分析并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