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國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爭
師:30年代的非洲唯有埃塞俄比亞是獨立國家。它位于非洲東北部,控制著從地中海經紅海到印度洋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并且擁有煤、鐵、銅、硫磺、黃金等豐富的自然資源。意大利占領埃塞俄比亞既可使其東非殖民地厄立特里亞和意屬索馬里聯成一片,又能脅英國在地中海的交通命脈和在非洲的殖民地。
作為國聯成員的埃塞俄比亞當受到侵略時,本應得到國聯的援助和保護,但是操縱國聯的英法卻出于自私的目的,對意大利的侵略行徑采取姑息縱容的縱容政策。
1936年5月5日,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淪陷,皇帝海爾·塞拉西流亡英國。5月9日意大利宣布把埃塞俄比亞并入意大利。
3.西班牙內戰
1931年酉班牙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國。但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法西斯組織活動日益猖狂。1936年1月,西班牙人民陣線成立。它把工農群眾、絕大多數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一切自由民主力量聯合起來了。1936年2月16日舉行大選,人民陣線取得了巨大勝利。左翼共和黨人組織政府。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社會改革和促進民主的措施,深受廣大人民的擁護,但卻遭到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的猖狂反撲。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駐摩洛哥殖民軍隊的將領佛朗哥(出示佛朗哥像)等人發動反對共和國的叛亂,叛亂迅速蔓延到西班牙本土各地駐軍。但是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隊和廣大工農群眾以及小資產階級奮起保衛共和國。7月19日,共和國軍控制了首都馬德里,取得了重大勝利。
德意為什么要對西班牙進行武裝干涉呢?
為了能夠造成一個對英法包圍的戰略形勢,又能控制直陀海峽,切斷英、法與其海外殖民地的聯系,還可以獲得西班牙的工業資源,德意也有把西班牙作為軍事實力的檢驗場的考慮。另外,德國企圖把英法的注意力吸引到西班牙,從而可以放手擴充軍備等等。總之,武裝干涉西班牙對德意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英法對已經燒到自己家門口的法西斯戰火采取“不干涉”政策。但德、意卻不執行“不干涉”協定,源源不斷地支援叛亂軍隊。
美國以“中立法”為名,扮演了同英法同樣的角色。
國際無產階級和全世界革命人民、進步人士對西班牙共和國大力支持,蘇聯向西班牙共和國政府提供了巨大援助。(提供有關蘇聯援助的材料,由學生自己閱讀)來自54個國家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共4萬多人組成國際縱隊,同西班牙人民一起直接參加保衛共和國的戰斗。
埃塞俄比亞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斗爭都是正義戰爭,都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國際正義力量的支持,但他們的斗爭為什么會敗呢?
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的失敗原因:由于埃塞俄比亞生產力水平過于低下意、埃兩國經濟實力、軍備優劣過于懸殊,才導致埃塞俄比亞失敗。英法的縱容政策起了非常壞的作用。
西班牙斗爭的失敗原因:首先是德意法西斯武裝干涉和英、法、美執行“不干涉”以及“中立”政策的結果;其次也是共和國內部的叛變和分裂的惡果。
【鞏固小結】
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是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英法美等國對法西斯的縱容造成了世界局部地區反法西斯斗爭的失利,也加速了二戰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