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太平天國運動復習教案
③評價認識:第一,革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背景下,這是一個改造封建社會、救國救民的探索。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天國政權,進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第二,進步性:是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第三,空想性:從理論上看,它沒有涉及農民最迫切的土地問題,不是農民斗爭實踐的產物,在當時也缺乏現實的社會、經濟和階級基礎;從實踐上看,由于當時嚴峻的軍事環境,也缺乏廣泛的社會支持。第四,沒有認清列強的本質。
7.《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比較
①產生背景不同:《天朝田畝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國剛定都天京后為鞏固政權而頒布的革命綱領,此時太平天國正處于強盛時期!顿Y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主張;經過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已處于衰落時期。
②有關社會經濟主張的不同:《天朝田畝制度》是一個以改革土地制度為中心的綱領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以絕對平均主義為分配原則的理想的地上天國,即試圖在小生產的自然經濟的基礎上消滅私有制,在生產力落后的情況下實行絕對平均主義!顿Y政新篇》是作為太平天國政治綱領提出來的,在經濟方面,主張學習西方,發展工商業和資本主義經濟。二者一個主張消滅私有制,一個主張發展私有制,完全相反。
③群眾基礎不同:《天朝田畝制度》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農民的利益和要求,因而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資政新篇》不是農民革命的產物,也不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必然結果,因而沒有引起農民的響應。
④作用不同:《天朝田畝制度》直接推動了太平天國革命斗爭的蓬勃發展;《資政新篇》由于沒有反映農民的迫切要求,再加上殘酷的戰爭環境和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經濟基礎,因而對太平天國運動未能起到相應的推動作用。
⑤反映了同一時代的不同特點:《天朝田畝制度》標志著中國農民戰爭水平達到最高峰,但這一綱領具有極大的空想性,根本無法實施;太平天國的失敗與其沒有先進思想的指導是分不開的!顿Y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它反映了鴉片戰爭后,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為后來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家發展資本主義的思想開了先河,堪稱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綱領。
8.太平天國運動的時代特點: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后新舊交替的年代里,時代賦予其新的內容和意義。
新的時代特點,要從近代社會矛盾、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侵入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條件出發予以理解; ①反封建的同時反侵略,從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質; ②一些領導人主張學習西方,向西方尋找真理。洪仁玕提出的《資政新篇》,反映了近代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③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 ;④作為“亞洲革命風暴”的組成部分,太平天國還同亞洲其他國家人民的反殖民主義斗爭相互推動、相互影響。
9.怎樣理解太平天國運動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①首先,太平天國運動是發生在鴉片戰爭后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是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的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時代。時代必然賦予太平天國運動新的內容和意義,從而使它區別于歷史上任何一次單純的、舊式的農民戰爭。②其次,從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看,它是由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以及原來十分尖銳的內部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所引起的。③從太平天國運動的任務和性質來看,由于外國資本主義最終撕下了“中立”的偽裝,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公開與清政府勾結起來,因此,太平天國運動在反對封建主義的同時,肩負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從而成為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部分。④從太平天國運動的斗爭水平來看,它有著歷代農民運動所無法比擬的拜上帝會這樣一個比較健全的反封建斗爭的組織形式,有著《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和《原道覺世訓》這樣明確的指導思想,有著《天朝田畝制度》這樣一個以反對封建土地制度為核心內容的革命綱領,從而使這場斗爭達到歷代農民戰爭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⑤再從太平天國運動領袖們的創新精神看,由洪仁玕編著的《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后期先進的施政綱領,具有濃厚的新時代氣息,集中地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
總之,由于時代特征所決定,經過了以洪秀全為代表的一代先進的中國人的創造,太平天國運動最終發展成為中國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并形成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