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下冊全套教案2
2、西歐經濟高速發展的共同原因:第一,西歐各國進行社會改革和政策調整。進行社會改革,例如:推行福利制度,適當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進行政策調整,如:將一些私人壟斷企業國有化,并建立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部門。這些政策的推行,促進了西歐經濟的穩定持續高速發展,從而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第二,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解決了西歐戰后經濟發展的啟動資金,西歐重工業在短時期內完成了新的裝備,并有能力購買足夠的工業原料。第三,戰后西歐廣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對產業部門進行了改造,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
3、伴隨著歐洲經濟合作的成功,歐洲經濟不斷的恢復,要求在國際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加強在政治領域的合作成為歐洲各國的一致要求。面對二戰結束后以美蘇為首的兩極爭霸的冷戰格局,歐洲各國迫切要求組成一個更加強大的團體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于是在政治領域的合作很快便實施開來。
4、為進一步加強歐洲共同體之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減少共同體內部成員國存在的貿易壁壘,用統一的貨幣在歐共體各國之間流通,實現經濟的聯合,從而進一步加強歐洲各國之間的政治合作。
二、發展的亞太
課標要求: 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東盟的發展歷程,說說中國與東盟的交往情況;分析北美自由貿易區建立的原因和影響,比較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盟的異同;概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建立的過程,探討亞太國家加強合作的途徑與方式。
(2)過程與方法:通過搜集中國與東盟交往的材料,了解東盟日益擴大及其影響;用列表等方式比較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盟的異同,學習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歷史問題;通過上網等途徑搜集中國參加apec會議的資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認識apec建立的史實及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合組織等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學習和了解,體會當今世界國家間加強合作、競爭與發展的重要性,樹立合作與競爭的意識。
教學課時: 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難點:中國積極參與世界區域經濟組織的意義。
教學建議:
1、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亞太地區的經濟集團化也在不斷深入發展。世界三大區域性經濟集團有兩個分別在該地區。這一地區成為當今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活躍地區。課文分別以“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全組織”三個經濟區域集團為例,介紹了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每個集團內部有著自身的規則的同時也不斷與其它區域集團相聯系,從而使世界經濟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
2、東南亞國家聯盟自1967成立以來,已經歷時近三分之一世紀。東盟在維護和促進各成員國相互間的政治和經濟合作,實現地區和平穩定,加快成員國經濟增長,提高成員國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尤其是在國際政治方面,極大地增強了東盟的國際地位。東盟在由四大洲國家組成的apec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政治地位,又是由亞歐兩大洲主要國家參加的亞歐會議的倡議者和發起者,在東亞乃至亞洲政治舞臺上成為使日本、中國和印度等大國瞠乎其后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