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的萌發
再次,教師應從以下三方面深刻分析“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內涵。(展示魏源圖像及課本材料。)
(一)基本內容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悉夷、師夷、制夷的三位一體。首先,“悉夷情”是“師夷”的必要前提。魏源說:“籌夷事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就是說,學習外國,抵御侵略,必先以了解外國為先;其次“師夷長技”是“攻夷”、“款夷”、“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師夷”的最終目的。上述三條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機統一,其中,根本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制夷”,而積極的辦法是“師夷長技”。(此時應讓學生結合所查找的“款”字含義,幫助學生解決疑難,說明“款”字在這里當“敲打”講,是“打擊”、“抵御”外國侵略的意思,以防止錯誤觀念的生成。)
(二)思想實質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對外國侵略、挑戰的積極回應。鴉片戰爭后,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變局:一方面,列強以炮艦開路,侵我主權,是中華民族的仇敵;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領先中國。就前者而言,鴉片戰爭是資本主義列強對落后民族的野蠻征服,是以強凌弱的強盜行徑;就后者而言,則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對老朽的封建帝國的挑戰。對于中國來說,鴉片戰爭既是淪為半殖民地悲劇的開始,又是促其猛醒、奮起直追的契機。簡言之,鴉片戰爭既是侵略,也是挑戰。魏源等人最早察覺并敢于正視中國與西方強國之間的懸殊差距,從而做出了積極的回應──“師夷長技以制夷”。
(三)歷史作用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宏論,既體現了對西方列強的抵御與抗爭,也包含了對資本主義文明的肯定與仿效;既體現了對封建王朝的忠誠和護持,也包含了對其賴以維持的封建傳統的懷疑和否定,這就打破了長期以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茫然無知的封閉狀況和“天朝上國”自大虛驕的陳腐觀念,使中國人第一次不得不面對列強林立、充滿競爭和威脅的現代世界,從而揭開了學習西方的序幕。
教師要強調:“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是這一時期及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新思想的主旨,是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的經驗結晶和理論升華。
最后教師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如何看待林則徐、魏源的新思想?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出)
(1)林則徐、魏源是當時封建士大夫中少數有識之士的杰出代表,他們敢于拋棄傳統的陳腐觀念,客觀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是難能可貴的。
(2)他們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知去影響別人,為維護民族和國家利益服務,首先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3)他們對學習西方的認識是膚淺的,不可能認識到西方國家先進的根本原因,因此,他們只提出了學習先進技術以御外侮的主張,當然也就無法使中國真正找到一條富強御侮的道路。(不局限于這三點,學生有可能說出有理的結論,教師應予鼓勵和肯定。)
鴉片戰爭不僅催醒了地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也使農民階級中的先進分子得以接觸西方先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從而使其萌發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新思想。
2.農民階級代表人物的新思想
主要把握洪仁玕的《資政新篇》──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最早宣言。
(1)《資政新篇》產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