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材料一與材料二、三之間的區別和聯系。(4分)
【解析】:
本題主要考察了西方古代、近代政治的發展。以法律為主線,考察了西方政治的發展歷程,第(1)問主要考察了學生閱讀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二三兩問主要涉及近代美國和德國的政體進行比較和分析,結合材料和所學回答即可,最后一問考察了羅馬法的現代意義。
答案:
(1)羅馬法注重證據;保護未成年人甚至涉世不深者的權益;反對罪及親屬子女;強調法律的最高權威。(4分)
(2)權力中心是總統;(1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1分)
(3)美國強調“分權與制衡”的原則;德國名為君主立憲,實為君主專制;(2分)
原因:美國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以獨立戰爭的方式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德國統一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2分)
(4)區別:前者是奴隸制性質;后者為資本主義性質。(2分)
聯系:材料一中羅馬法的思想是材料二、三中資產階級法學淵源。(2分)
21.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伯利克里講到:“我們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們的私人生活中,我們是自由的和寬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們遵守法律。這是因為這種法律制度使我們心悅誠服。
——伯利克里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時的演講
材料二 1.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9.議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議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詢問。
材料三 第十一條 聯邦的主席職位屬于普魯士國王,普魯士國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稱。皇帝在國際關系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與媾和。
……第十五條 聯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于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材料四 根據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共和國的立法權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行使。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通過普選方式產生。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總統和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的最高統帥,并與參眾兩院議員共有創議法律之權,總統在征得參議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屆滿的眾議院,總統的命令須經其任命的各內閣部長副署。
材料五
政體 形式
君主立憲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共和制 議會共和制
總統制共和制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全體人民”指哪些人? 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質特征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三分別出自哪部文獻?(2分)兩段材料反映的兩國元首所處地位有何不同?(2分)
(3)依據材料三、四,指出兩國元首產生方式及與各自議會之間關系的差異?(4分)
(4)在學習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一課后,李明同學認為法國的政體進步,史航同學認為德國的政體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學的觀點,請說明理由。(6分)
(5)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五體現了哪些民主內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