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教學設計(三)
拿破侖的對外活動主要是戰爭,打了40多個大仗。
4.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及其性質
師:拿破侖同誰打?為什么打?
生:(思考并回答)
師:1799年上臺后想同英奧等國締結和約,結束戰爭,得到的答復是:他們需要一道安全屏障,那就是讓法王室復位。拿破侖面臨兩種選擇:復辟或戰爭。他選擇了后者并取得了勝利。反法同盟中,英國作戰的目的是什么?法國的目的是什么?對法國來說戰爭性質如何?
生:(思考并回答)
師:(引導學生閱讀材料,思考戰爭的作用、性質)
拿破侖在其所有征服地區貫徹法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則。他廢除封建制度和農奴制度,承認所有公民的平等,實施其著名的法典!m然各地極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團反對這些變革,但變革在許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生:(思考并回答)
師:18xx年拿破侖進攻俄國,俄國在庫圖佐夫指揮下,莫斯科實行堅壁清野,法軍只占了一座空城,想找俄主力決戰,但找不到,想與俄談判體面撤軍,但俄不談。打不成也和不成,就這樣一天天拖到了冬天,法軍沒有準備御寒的物品,很多士兵被凍死。俄國人民開始反擊,法軍被迫撤軍。這場戰爭對法國人民來說也是一場災難,對拿破侖的不滿情緒增加。(指導學生閱讀史料,思考對被征服國家來說拿破侖的統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法國的統治是進步的,但事實仍然是一種外來的統治,在必要的地方,是憑武力強加的。
……拿破侖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而覺醒并充滿熱情,然后又在其導師背叛自己的原則時轉而反對其導師。
——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生:(閱讀、思考、回答)
師:利用法國人民和歐洲被征服國家人民的不滿,第七次反法同盟軍隊在萊比錫與法決戰。(引導學生思考對被征服國家而言戰爭的性質是什么?對法和反法同盟而言戰爭的性質是什么)
生:(思考作答)
師:法失敗,帝國瓦解。我們如何評價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呢?
生:(結合課本最后一段文字評價)
5.帝國的覆滅
師:拿破侖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在法國復位。18xx年初,拿破侖想法逃離該島,再次上臺,但滑鐵盧一役把拿破侖送上了不歸路。拿破侖是迄今為止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引導學生閱讀材料)
有人說:拿破侖是個英雄,他改變了歐洲的歷史。
有人說:拿破侖是個瘋子,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人說:拿破侖具有政治與軍事才能,但只有在法國革命的形勢下,他才能發揮一定作用。
有人說:拿破侖沒有什么才能,只是當初法國沒有杰出人物,他才能嶄露頭角。
有人說:拿破侖執政時的措施鞏固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應該肯定。
有人說:拿破侖稱帝,建立法蘭西帝國,是歷史的倒退,對他應該否定。
上述說法有道理嗎?請談談對拿破侖的評價。
生:(討論,暢所欲言)
師:(對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拿破侖的評價予以鼓勵)我想,隨著同學們的成長,知識和經驗的增長,對拿破侖及法國革命的認識會更加深入。我的觀點是,拿破侖最大的貢獻是他把法國人民浴血奮戰換來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保留下來,他之所以能有這樣的作為,是因為他具備了時代所需要的素質。由此我想無論任何時候,一個人要想對自己的民族有所貢獻,就必須努力去學習,培養時代發展所需要的品質、知識和能力。但是拿破侖畢竟是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時代局限和階級局限,在他身上體現得也很突出。勝利滋長了拿破侖驕傲情緒,也助長了他的野心,爭霸世界導致他走向毀滅。
小結(略)
課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