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關于洪秀全其人,(投影:洪秀全塑像)剛才演講的同學(假設)已經談到他的出身;他屢試不第后受梁發的《勸世良言》的影響,于1843年創立拜上帝教的經過。但對洪秀全的思想分析的不夠,而這又是運動的理論論導,所以在這里作了一個補充。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很復雜,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里能夠體現出來。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投影:課文第27頁節選資料;第33頁閱讀與思考)請同學們結合這幾則材料思考,這反映了洪秀全怎樣的思想?
生:(思考并回答)
師:很顯然,這幾則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為代表的中國農民千百年來所要求的擺脫封建壓迫、封建剝削的強烈愿望,號召人們為實現平等自由、太平一統的大同社會而斗爭;同時他還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積極因素,主張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說法,認為地下也有天國。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內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理論基礎,對廣大勞動人民具有很大的號召力。
在洪秀全從事宗教理論建設的同時,另一位領袖人物馮云山正積極進行組織工作。他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區組織拜上帝會,深入各族群眾中宣傳和發展會員。他和洪秀全一起組織會員搗毀神廟,撤掉村塾中孔子的牌位,開展反封建斗爭,勢力發展到周圍數百里。馮云山經過艱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區發展了萬余會眾,并逐漸形成了以洪秀全為首的有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組成的領導核心。這一核心在以后釋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國大地。下面我們就一起先來看看太平天國前期的斗爭。
三、 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
師:(展示《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同學們注意這幅圖。現在請兩位同學到前面來。一位同學負責跟隨老師的講解指出太平軍勝利進軍的路線;另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號寫出示意路線圖。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做這項工作。
生:(按要求開始操作)
師:(走到同學中間進行講解;投影:《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各地拜上帝會會員2萬人攜帶各種武器齊集桂平縣金田村。洪秀全在會眾的簇擁下快步蹬上高臺,在一面黃綢大旗下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這表達了起義農民要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從此,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開始了。
金田起義后,太平軍由于受到清軍圍堵,轉戰至武宣東鄉。在此,洪秀全稱天王。之后,太平軍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權。此時,清軍3萬余人包圍了永安。由于城中糧鹽彈藥缺乏,使太平軍陷入困境。
第二年春,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出廣西入湖南。南王馮云山和西王蕭朝貴先后在全州戰投和長沙戰役中犧牲。兩位將領的早逝,對太平天國是一重大損失。由于長沙久攻不下,太平軍繞道北上挺進武漢。1853年初,太平軍攻克武漢三鎮,聲威大震。附近農民踴躍加入太平軍,隊伍迅速壯大。不久,在洪秀全、楊秀清指揮下,50萬大軍從武昌出發,水陸并進,浩浩蕩蕩,沿江東下。真可謂是兩岸雄兵,旌旗蔽日,戰鼓聲聲;千船戰將,帆幔蔽江,乘風破浪。將士們奮勇向前,沿途清軍文武棄城遠避,兵勇聞風先散。在20多天里,越九江克安慶,以勢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勢兵臨南京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