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師:(加以引導后總結)《天朝田畝制度》從分配土地和產品的原則來看,廢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當時中國社會的經濟狀況的小農經濟,把消滅剝削、消滅貧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農經濟基礎上,這是不切合農民覺悟和脫離農民思想實際的;同時,小生產者所能提供的財富是有限的,無法滿足人人飽暖的要求。
從分配的方法來看,也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例如:按人口分,卻未考慮死后還田的辦法,長此下去哪里還有田來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據哪一年、哪一種農作物的產量來確定土地的等級才算合理呢?再如:按豐荒之地調劑,中國人的鄉土意識能否允許?還有,平均分配土地使農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時又規定每年收獲只能留下維持生活的份額,其余生產生活資料同歸圣庫。這樣的規定自相矛盾,多生產對農民不但沒有實際好處,而且還會挫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其結果不會帶來人人飽暖,只會造成普遍貧困。
以上我們從主觀方面分析了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從客觀環境來看,連年征戰無法保證一個安定的環境來實現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畝制度》只是一種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盡管如此,就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這一點來看,也足以顯示其反封建制度的決心。這一制度是對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的空前猛烈的掃蕩。現在如果讓同學們來談談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認識,你們是否能從其革命性和空想性兩方面來全面評價呢?這一問題留作課后的思考。
下面我們隨著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展來看它的全盛時期。
四、 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師: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清軍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營以圍困天京。為了鞏固政權,推翻清朝統治,太平軍又進行了北伐、東征和西征。(投影:《北伐、東征和西征簡表》,要求學生隨講解將時間、領導人和進軍路線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1. 北伐
師:要推翻清朝統治,太平軍必須北伐。1853年,太平天國派林鳳祥、李開芳率兵北上。(結合地圖)北伐將士從揚州出發,經安徽、河南等地進入直隸,逼近天津,行程幾千里,攻克幾十個城鎮。當北伐軍進軍北京時,朝野震動。咸豐帝慌忙宣布京師戒嚴,從各地調兵阻擋北伐軍;京中官吏則卷起金銀細軟,逃遷出城達3萬戶之多。北伐軍猶如驚蟄之春雷,震撼了華北大地。北伐軍進行了兩年浴血奮戰,終未取得成功,最后失敗。北伐戰士征戰之艱苦,犧牲之悲壯,可以從書上小字材料了解到,請一位同學朗讀這段材料,其他同學體會一下有怎樣的感受,同時分析一下北伐失敗的原因。
生:(閱讀思考并隨意回答)
師:(引導后小結)北伐軍失敗固然因為嚴冬和惡劣的自然條件,但從戰術上講,孤軍深入、后援不濟,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敗也就成為定數。盡管如此,以林鳳祥為首的北伐將士不畏強敵、視死如歸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北伐的同時,太平軍又開辟了西征戰場。
2. 西征(板書)
師:要鞏固天京大本營,控制長江中游,必須西征。1853年,太平天國派賴漢英率兵西征。西征軍奪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鎮,然后入湖南。在湖南,太平軍與漢族地主武裝、曾國藩的湘軍交手。太平天國又派文武兼備的石達開加強西征軍的領導。1855年,鄱陽湖口戰役里,太平軍大敗湘軍,急得曾國藩要跳水自殺。經過兩年戰斗,西征軍取得了很大勝利,迅速攻占了鄂、皖、贛大片地區,鞏固了天京革命大本營。西征的勝利使長江千里變成了天國的一條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