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教案
(3)歐洲聯合的特點:經濟合作不斷深化,出現統一貨幣;
向政治一體化發展;
逐漸擴及整個歐洲。
2.日本崛起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原因
①戰后日本的社會改革和民主改革,進一步掃除生產關系中封建落后因素,奠定了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基礎。
②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開始幫助日本恢復經濟
③朝鮮戰爭期間,美軍大量訂貨的剌激
④把發展經濟作為立國方針,制定適合國的經濟發展戰略
⑤加強政府投資,重視教育
3.不結盟運動興起:
(1)原因: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亞、非、拉贏得了民族獨立的國家不愿介入美蘇之間的斗爭,希望在兩極化的國際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2)概況:
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國的倡議下,1961年召開了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不結盟運動正式誕生。
(3)奉行的政策:非集團、不結盟政策
(4)意義:第三世界興起,有力地沖擊了戰后國際關系中的兩極格局。
4.蘇聯解體:
戈爾巴喬夫改革陷入困境后,1991年“八一九事件”改變了蘇聯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蘇聯共產黨被排擠出政權,國家政權性質發生根本變化。
1991年12月,俄羅斯等11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獨聯體”擴展,蘇聯完全解體。
(戰后存在40多年的兩極格局結束)
5.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1)兩極格局的瓦解:標志:蘇聯解體
世界格局: 暫時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2)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表現:① 成為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
②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
③日本加快謀求 的步伐;
④ 擁有足以與美國相匹敵的軍事武器,國際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⑤中國經濟實力迅速增長,國際地位與影響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