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教學設計(一)
1.政治背景——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經濟背景——中國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師:救國圖存的戊戌變法是在中華民族危機嚴重的背景下出現的。康、梁為代表的愛國知識分子主張變法,主張救亡圖存。變什么?怎么救亡圖存?
二、康、梁的維新思想
師:什么是維新思想?“新”指什么?
生:(隨問隨答)
師:資產階級新思想的產生除與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相關以外,還與思想自身的演變繼承有關。康、梁的維新思想是在繼承了早期維新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思想基礎——早期維新思想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教材,了解早期維新思想產生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觀點和特點)
師:隨著外國侵略的加劇,中華民族危機加深,維新思想也在發展。并同救亡圖存結合起來,形成了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變法思想。具體內容是什么呢?
2.康、梁的維新思想及其理論著作
生:(閱讀教材,總結思考回答)
師:把大家回答的內容整理一下。
(1)主張在中國設立議院,召開國會,變封建專制為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
(2)主張鼓勵發展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
(3)主張興辦新式學校,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
(4)廢除科舉制,改變官制。
(5)依靠清政府,通過變法改革的方式實現上述思想主張。(停頓,可以讓學生再補充)我們再深想一個問題,在這些主張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內容是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
師:發展資本主義的目的是什么?(停頓)使國家強大,同時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由此可見,康、梁的維新思想具有強烈的鮮明的進步性和愛國性。康、梁是如何闡述其維新變法思想的呢?
生:(閱讀教材,了解萬木草堂,理論代表作名稱及地位作用)
師:請一位同學把康有為理論代表作的主要內容介紹一下。
生。(朗讀教材中的小字內容)
師:破舊立新,這一破一立,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傳統思想大膽挑戰的精神和學習西方變法的強烈愿望。由此我們看出,康有為的維新思想的特點是什么?(讓學生把特點落實在教材上)我們仔細想想,康有為的維新思想為什么具有這一特點呢?為什么宣傳維新變法時要把西方的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結合在一起呢?
生:(分成四人一組,充分討論回答)
師:(為便于開闊思路,補充有關康有為的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受到嚴格的儒家教育,到香港游歷,思想發生變化的文字材料)
師:(總結,歸納學生的回答內容)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況下,這樣做就易于為世人所接受,又便于當權者,特別是皇帝的接受。這反映了中國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不敢與封建思想徹底決裂。這樣看來,康有為是跪著造反。
3.公車上書和強學會成立
1895年,康有為來京參加會試,正值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本逼簽《馬關條約》,康有為聯絡了在京參加會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請求“拒簽和約,遷都再戰,變法自強”——即公車上書。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是這次愛國知識分子的大請愿對社會的震動和影響極大,確實說明維新思潮已發展為一場政治運動。
生:(思考思潮與政治運動的區別,隨想隨答)
師:為更好宣傳維新變法思想,維新派通過什么途徑,采取了哪些具體的行動呢?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教材,插圖,總結途徑,落實主要的知識點,如《中外紀聞》、《時務報》、強學會,體會維新運動走向全國并蓬勃開展)
師:維新思想的傳播,引起了封建頑固勢力的反對。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既有面對面的交鋒,又有通過發表文章,寫著作進行思想觀點、政治主張的辯論,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