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教學案
1.時間:甲午戰爭到一戰爆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
2.原因:(1)列強的資本輸出,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某些客觀條件。(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
(2)“實業救國”的推動。
(3)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辦廠的限制。(為支付戰后賠款,擴大稅源。成為促進興辦工業浪潮的直接原因)
(4)維新變法思潮的影響。
3.影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民族資產階級的三大派別)
四、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
1.時間:20世紀初期(民國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戰)
2.背景:a辛亥革命的鼓舞。
◆思考:你怎樣認識辛亥革命對民族資本主義的影響?
解題關鍵:
辛亥革命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同時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環境和社會條件。
思路引領:
(1)上層建筑的變革;(2)階級地位和階級關系的變動;(3)臨時政府的方針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答案提示: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中華民國,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在這場革命中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南京臨時政府鼓勵發展實業的政策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傊,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環境和社會條件。
b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c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原因—)
3.表現:a輕工業發展較快。
b涌現出一批著名實業家(張謇、周學熙、 榮宗敬、榮德生。)。
4.特點:a.輕工業為主,未形成完整獨立體系。
b.力量十分薄弱。
c.自然經濟仍占絕對優勢。
d.“春天”短暫,曇花一現。
五、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1927——1945)
(一)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1.背景:a.國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經濟政策(“幣制改革”、“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b.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
2.表現;發展顯著,民族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逐漸占主導地位。
(二)抗戰時期 (1937—1945)
1.背景:日本全面侵華的破壞。
2.表現:淪陷區:日本野蠻的經濟掠奪。
國統區:官僚資本的壓榨,民族資本萎縮。
六、民族工業的萎縮(1945——1949)
1.背景:a美國的經濟掠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新二十一條”? )
b官僚資本的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