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教案
2、從商朝到東漢:由陶向瓷過渡
3、唐代:制瓷業已經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
越窯的青瓷(唐代詩人陸龜蒙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名句贊美青瓷
邢窯的白瓷(有“南青北白”之說)
4、宋代:瓷窯遍布各地,全國有幾大名窯
河北:定窯 河南:鈞窯 江西:景德鎮窯 浙江:龍泉窯 陜西:耀州窯
5、清代:粉彩瓷器工藝的發明
★我國古代陶瓷品種不斷創新的原因
古代科學技術的不發展與進步;歷代統治者的重視與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與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勞動人民的積極創造和聰明智慧。
★中國古代制瓷業的世界地位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中國的制瓷技術高超,享譽世界;
在中國制瓷工藝的影響下,世界各地也開始生產瓷器;
中國的制瓷在世界上具有無可替代的獨尊地位。
★宋、元、清三代瓷器的發展有什么變化?
瓷器表面由色調單一到色彩絢麗;瓷器的功能由純生活用品到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工藝制造水平不斷提高。
★陶與瓷的區別:用料不同、燒制溫度不同、吸水性不同、透明度不同、敲擊聲不同
四、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特征
起源較早,歷史悠久。
手工業生產部門不斷增加,勞動分工越來越細。
技術水平不斷進步,長期領先世界。
生產規模逐漸擴大,明清時期工場手工業出現,產生資本主義萌芽。
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并存。
經營形態
管理方式
產 品
流通方式
官營手工業
政府直接經營、
集中、大作坊
武器軍用品和官府貴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場流通
民營手工業
民間私人自主經營
民間消費的產品
在市場流通
家庭手工業
農戶的副業
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的產品
剩余部分出售
春秋戰國時期,官營手工業繼續發展,逐步形成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又進一步發展為資本主義簡單協作的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
古代手工業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還遠銷亞、非、歐許多國家,廣受歡迎和贊譽。
布局隨經濟重心南移相應變化。
作業:隨堂練習
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