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3.在實踐活動中滲透sts教育
調查研究是生物教育中實施sts教育一項重要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調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有:認識社會問題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學習對社會問題進行探究的方法;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用正確的價值觀作指導,進行決策的能力。
案例:調查本校高一、高二學生紅綠色盲發病情況
選擇課題:紅綠色盲是人類比較常見的遺傳病,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其發病的基本規律及遺傳方式。
調查對象:本校高一、高二學生。
調查方法: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采用大屏幕投影“色盲檢查圖”。
研究設計:小組成員與班主任老師交涉,贏得他們的支持,以確定該班的調查時間;向校醫咨詢有關注意事項。
收集資料:統計檢查結果(男性檢查人數、男性紅綠色盲人數、女性檢查人數、女性紅綠色盲人數,了解患者所在家庭色盲情況)。
分析資料:計算出紅綠色盲的總發病率,男性紅綠色盲發病率,女性紅綠色盲發病率,男女紅綠色盲的比例,并與全國社會人群中紅綠色盲的男女比例14:1作比較。
結論:紅綠色盲屬x連鎖的隱性遺傳病,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
在調查研究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討論注意事項,保護個人隱私,并要求學生做到:能夠發現和提出需要調查的問題;能夠確定調查研究的內容和方法;能夠對調查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論證,得出結論;能夠對調查研究的結果進行評估。
三、課后反思
sts教育貫通于整個高中生物課程中,在人教版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在人教版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以多種形式體現,有的以欄目的形式出現,如“資料分析”、“資料搜集和分析”、“科學.技術.社會”,有的是結合具體內容和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滲透的,有的以語言直接講述,有的以思考題或拓展題形式出現。因此教師在以新教材的知識體系為主干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注意挖掘新教材中的sts教育,合理選擇sts教育的切入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筆者認為:sts教育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把sts教育思想滲透到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中,從教學策略上就是要更多地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交流、決策以及創新等能力,探索從一些現實問題出發進行學習的最佳模式,這就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課堂教學中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靈活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