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價值(第1課時)
2.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技術,并分析滿足了人類的哪些需求?(mp3, 手機,空調等)
3. 學生在回憶傘被吹翻的情景,并要求想改變這種狀況的愿望。
4. 分析百葉防風傘在普通的長傘上改進了哪些功能?
先具體分析生活中常見的典型技術產生的原因,然后按特殊到一般的原則歸納出技術產生的原因,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技術觀的滲透和貫徹是本節教學的切入點和重點,通過展示教師的百葉防風傘,可以調動學生對技術學習的濃厚興趣,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本節課所要學習的觀點和理念。
二、技術的發展
為了更好的滿足人類不斷的需求,從而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的探索與改進中有了新的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1. 案例分析:從火到燈的發展
依次展示各個時期的火或燈的圖片,描述火到燈發展中人類的需求和不斷的努力對技術發展的驅動作用。
2. 歸納:技術因人而生、因人而變,技術既以人為動力,也以人為目的,技術因人而精彩。
3. 舉例:手機的發展、改進的過程
(借助媒體展示各種手機圖片)
1g手機:模擬式手機
2g手機:tdma技術和cdma的技術(“順風耳”)
3g手機:imt-無線接口技術
4g手機: 帶寬(“千里眼”) 1. 學生分組討論(4人一組):如果人類沒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術,沒有發明燈,世界將會是怎樣一幅圖景?
2. 闡述身邊手機技術的發展 通過火到燈的技術發展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技術的發展源于人們的需求,人們不斷提高的需求又推動了技術不斷地發展,從而形成技術因人而生、因人而變的觀念。通過身邊的熟悉的手機技術的改進,再次感受技術發展的原因和技術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精彩,讓學生對技術問題產生更強烈的探究欲望。
技術對人的價值 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我們需要技術和技術的發展,那到底技術對我們人類存在哪些價值呢? 學生思考 承上啟下的銜接,使學生帶著疑問學習,效果將事半功倍
一、 技術保護人
1.擺出問題
提問1:原始人最初為什么要選擇穴居或在樹上棲居等居住形式?
提問2:瘧疾、天花、肺結構等疾病曾奪去數百人的生命,為什么現代人對它們不再如此恐慌?
2.點評、歸納:技術具有保護人的作用。
3.學生舉例,教師及時點評 1.學生思考,討論
2.列舉并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保護人們的技術
借助兩個問題讓學生積極探討技術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理解技術能保護人。
同時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恰當、精練的總結和提升,積極發現學生回答中所蘊涵的閃光點,我認為這是引導學生技術價值觀、技術情感態度的一個重要契機。
二、 技術解放人
1.哪位同學談談一下自己從小到大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變化?
歸納:從步行到用電動車,這位同學的出行效率提高了,也使腳得到了解放,體現了技術能解放人。
3. 技術對人的解放作用表現為:
人依靠技術解放或延長了自己的手、腳、眼、耳、腦等身體器官,拓展了活動空間,提高了勞動效率,增強了利用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能力。
以人的體力解放為例,隨著蒸汽動力、內燃動力、電力、核動力、太陽能動力等技術的發展,人的體力得到了愈加高效的解放。 學生回答:自行車、電動車等,并分析效率上的提高。 讓學生從自身的發展進行討論,易于學生理解技術對人的解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