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發現與明確問題第一節 發現問題
第四章 發現與明確問題
第一節 發現問題
【教材版本】
通用技術必修1《技術與設計1》(江蘇教育出版社)
【設計理念】
以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話題為切入點,創設情景促進學生思考,用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師生互動、自我體驗中完成本堂課的學習內容,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分析
本節內容由問題的來源、發現問題的途徑及方法、技術研究與技術實驗三部分組成,在知識點的內在邏輯上這三個知識點是一種逐層遞進的關系。發現問題是技術設計過程首要階段,對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建立發現問題、認識問題的意識,形成對問題的敏感性。
教學時間:1課時。
2.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分析
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及問題的來源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習發現問題的方法的鋪墊和準備。學習的重點在于使得學生理解和掌握發現問題的方法,而由于問題的種類不同,故此可針對不同種類的問題提煉出發現的方式。這也是本節課教學重點和難點。
3.知識學習意義分析
發現問題是從事任何活動的起點和發端。科學合理的問題是促進事物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人類社會就在這樣一個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展進步。因此,發現問題對技術發展、科學研究、生產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節的學習在于掌握發現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索、思考、求新的精神。
【學情分析】
1.原有認知發展分析
在高階段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夠從現象中分析隱藏與其后的本質,具有歸納總結、演繹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2.原有知識結構分析
發現問題對于每位同學來講似乎并不陌生,問題在我們生活當中無處不在,問題的提出是人類發展社會進步的基礎。但我們的學生對問題卻往往視而不見,問題如空氣,習以為常、不能一起足夠的重視與關注。即便能提出問題,可是從未考慮過問題的價值和意義。對問題的提出也不系統,在思維和習慣上沒有明確的方式方法。這節課的意義在于從理論上對問題的提出進行一個歸納、總結,告知學生發現問題的視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因此,學生的生活經驗、對問題的思考就成為了學生進行本節學習的知識基礎。同時,他們的認知水平能夠對現象進行總結。
3.非認知因素分析
高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他們學習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識目標:明確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初步掌握發現問題的一般途徑和方法。
能力目標: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所發現問題相關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處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日常生活,嘗試著去發現問題,初步掌握發現問題的一般途徑和方法,在相關文獻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中能掌握信息搜集的方法和渠道,學會分析相關信息,并對其進行處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切感受發現問題對社會進步及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發現問題的一般方法。
2.教學難點: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資源】
本節課的教學在多媒體教室完成。通過幻燈片呈現諸多的圖片、視頻案例,借以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