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電路圖的識讀》(精選2篇)
《簡單電路圖的識讀》 篇1
教學內容分析:電路圖一般是指圖形符號和線段組成的電子工程用的略圖,包括電路原理圖、接線圖和邏輯圖等。識讀電路圖的關鍵在于:1、熟悉各種電工電器零件的符號;2、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對于較復雜的電路圖(如收音機、電視機和vcd機等的電路圖),由于高中學生的知識有限,在此不要求學生識讀,也不應該要求學生識讀。在此我們涉及的只是一些結構簡單小家電的電路圖,如:照明電路圖、家用電烤爐電路圖、風扇電路圖等。
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在物理學中已學過電學及一些電路圖的知識。但是只停留在對一些簡單的元器件及一些簡單的電路連接方式上。學生在學習這部份內容時應有一種愿望:想通過自己的學習,能對家庭小電器有所了解,乃至維修。通過這節的學習,學生對這些小家電的工作原理應有一點初步的了解。
教學目標:1、讓學生能認識更多的電子元器件以及它們的圖形符號。
2、理解電路圖(線路圖)是設計當中的一門技術交流語言。
3、學生對一些小電工電器的工作原理有大概的了解。
4、通過本課時的教學使學生對通用技術的學習有進一步的升華。
教學重點:認識更多的元器件和符號,理解一些小電器的工作原理。
難點:理解小電工電器的工作原理。
教學策略:《技術的表達與交流》這節,課標要求學生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應用,能識讀一般的機械加工圖、線路圖、效果圖等常見的技術圖樣,能繪制草圖和簡單的三視圖。而本節課的內容涉及的只是線路圖,雖然電子線路圖涉及的知識不少,但本課時限于學生的知識面,對于線路圖的好多內容我們不便加深,特別是關于線路圖的工作原理只能讓學生有大概的了解。我們選用的例子都是從學生生活中取材,如簡單照明電路、兩端可控燈電路、家用電烤爐電路、可調亮度燈泡電路、風扇電路,這些例子學生并不陌生,它們的工作原理也較為簡單,學生容易弄懂。而且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有較多的實踐機會,能讓學生學以至用。另外為了使這節課具有操作性,且更有趣味,我們給每桌學生發給“高中電子元器件”一合,并設計了一個分組實驗(兩端可控燈電路)。讓學生動手連接電路,加深體會電路的工作原理。在課題引入時,我們從風扇翻倒后停轉引入,且在最后拆卸風扇,讓學生理解風扇停轉的原因,頭尾呼應,希望課能上的園滿。
教具和學具準備:兩幅掛圖,常見的電子元器件一批,風扇一臺,電烤爐一臺,三極管燈泡亮度控制示教板一塊,自動復位電路示教板一塊;“兩端可控燈電路”每桌一套、“高中電子元器件”每桌一合。在物理實驗室授課。
課時:1課時
課題引入 我們每一位學生的家庭都有一些電子產品,如風扇、電視機等。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小實驗:電風扇通電轉動,當將風扇放倒后,風扇停轉。問:風扇停轉的原因?引導學生認識到:要知道原因,就得識讀風扇的電路圖。同時板出課題。電路圖涉及的知識很多,然后簡述本課時的目標。
畫出“圖3-37簡單照明電路圖”問:電路圖中各符號的含義?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因比較容易固不單獨提問學生)學生回答后指出:我們之所以識讀該電路圖,是由于我們認識電路中的元器件符號表達的含義,同時理解電流的流向。掛出畫好兩幅電路圖:圖3-40電路圖和電風扇電路圖,問學生是否讀懂?要讀懂多一些電路圖,就得熟悉多一些元器件的符號,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些元器件的電路圖符號。同時板書“(一)、常用元器件符號 的實物
老師將一些元器件符號與實物一一對應讓學生認識
老師補充“電解電容器、熱敏電阻、穩壓二極管、話筒“等的符號,簡單解釋接地的意思、意義。
我們認識了不少元器件及符號,下面來練習識讀幾個簡單的電路圖。板書:(二)、電路圖的識讀畫出圖:3-38 并要求學生椐圖接線,板動開關來體會開關控制燈泡亮暗的關系。問:四種情況電流的流向?(指定學生)如回答不出來老師可引導。 以上我們認識了兩個簡單的電路圖,下面我們再來看兩個電路圖,選畫出圖3-39并顯示實物和演示:按下自動復位開關燈亮,松開后燈滅。指定學生分析電路原理。因為電路較簡單學生一般能分析清楚。
我們來看第二個電路:圖3-40并畫出。演示燈泡隨著電位器的轉動亮度發生變化。問:大家知道該電路的工作原理嗎?電流的流向如可?為了搞清電流的流向,簡介三極管的三個極的名稱、電流在三極管中的流向等。并用實驗證實。(我在三極管的三個極處串入三個電流表)畫出電路圖。指定學生上臺觀察三個電表了解電流方向并讀數。同時進行一系列的探研操作,學生操作時,教師適當進行引導。 學生看電路圖并思考指定的兩個學生上臺觀察三個電表的讀數并向同學們報出讀數;調節電位器,列表記下幾組讀數。全體學生分析三個表中電流存在相互聯系。得出結論:ie=ib+ic最后確定了三條電流的流向。
1、電池正極→電阻→電位器→電池負極
2、電也+→燈泡→三極管e極→c極→電池-
3、電池+→燈泡→e極→b極→電位器下部→電池-
知識拓展 通過學習我們讀懂了幾個簡單的電路圖,下面我們來試讀剛開始看到的電風扇電路圖,掛上圖,同時將電風扇拆卸、并一一指出電路圖中符號對應的實物。拆開安全器(翻倒開關)讓學生觀察它的內部構造,弄懂風扇翻倒后停轉的原因。至于風扇其他工作原理,留給學生課后自已分折。
總結 教師總結:在識讀電路圖的過程中,首先要知道電路圖中的各種元器件符號代表的元器件;其次是要弄清各元器件符號之間的連接方式;最后確定電流(信號)的流向。布置課外作業: 1、 圖3-40電路如果三極管改為npn型如何?電流流向如何?2、86頁的“試一試”
教學反思:
本課以完整的活動教學模式研究為主線,以“講授新課,課堂活動,學生動手和小討論,小組合作,總結”幾個步驟來組織教學。教學中選用的例子也較合理,課堂的實物演示也受學生喜歡,課堂反應很好,學生有學以至用的感覺。但在組織課堂教學上,時間比較緊促。另外,理科班的學生對該課興趣較高,課堂氣份濃,而文科班的學生相對要差一些。原因不言自明。總之感覺效果不錯,但課前“準備”太累了。
《簡單電路圖的識讀》 篇2
教學內容分析:電路圖一般是指圖形符號和線段組成的電子工程用的略圖,包括電路原理圖、接線圖和邏輯圖等。識讀電路圖的關鍵在于:1、熟悉各種電工電器零件的符號;2、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對于較復雜的電路圖(如收音機、電視機和vcd機等的電路圖),由于高中學生的知識有限,在此不要求學生識讀,也不應該要求學生識讀。在此我們涉及的只是一些結構簡單小家電的電路圖,如:照明電路圖、家用電烤爐電路圖、風扇電路圖等。
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在物理學中已學過電學及一些電路圖的知識。但是只停留在對一些簡單的元器件及一些簡單的電路連接方式上。學生在學習這部份內容時應有一種愿望:想通過自己的學習,能對家庭小電器有所了解,乃至維修。通過這節的學習,學生對這些小家電的工作原理應有一點初步的了解。
教學目標:1、讓學生能認識更多的電子元器件以及它們的圖形符號。
2、理解電路圖(線路圖)是設計當中的一門技術交流語言。
3、學生對一些小電工電器的工作原理有大概的了解。
4、通過本課時的教學使學生對通用技術的學習有進一步的升華。
教學重點:認識更多的元器件和符號,理解一些小電器的工作原理。
難點:理解小電工電器的工作原理。
教學策略:《技術的表達與交流》這節,課標要求學生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應用,能識讀一般的機械加工圖、線路圖、效果圖等常見的技術圖樣,能繪制草圖和簡單的三視圖。而本節課的內容涉及的只是線路圖,雖然電子線路圖涉及的知識不少,但本課時限于學生的知識面,對于線路圖的好多內容我們不便加深,特別是關于線路圖的工作原理只能讓學生有大概的了解。我們選用的例子都是從學生生活中取材,如簡單照明電路、兩端可控燈電路、家用電烤爐電路、可調亮度燈泡電路、風扇電路,這些例子學生并不陌生,它們的工作原理也較為簡單,學生容易弄懂。而且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有較多的實踐機會,能讓學生學以至用。另外為了使這節課具有操作性,且更有趣味,我們給每桌學生發給“高中電子元器件”一合,并設計了一個分組實驗(兩端可控燈電路)。讓學生動手連接電路,加深體會電路的工作原理。在課題引入時,我們從風扇翻倒后停轉引入,且在最后拆卸風扇,讓學生理解風扇停轉的原因,頭尾呼應,希望課能上的園滿。
教具和學具準備:兩幅掛圖,常見的電子元器件一批,風扇一臺,電烤爐一臺,三極管燈泡亮度控制示教板一塊,自動復位電路示教板一塊;“兩端可控燈電路”每桌一套、“高中電子元器件”每桌一合。在物理實驗室授課。
課時:1課時
課題引入 我們每一位學生的家庭都有一些電子產品,如風扇、電視機等。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小實驗:電風扇通電轉動,當將風扇放倒后,風扇停轉。問:風扇停轉的原因?引導學生認識到:要知道原因,就得識讀風扇的電路圖。同時板出課題。電路圖涉及的知識很多,然后簡述本課時的目標。
畫出“圖3-37簡單照明電路圖”問:電路圖中各符號的含義?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因比較容易固不單獨提問學生)學生回答后指出:我們之所以識讀該電路圖,是由于我們認識電路中的元器件符號表達的含義,同時理解電流的流向。掛出畫好兩幅電路圖:圖3-40電路圖和電風扇電路圖,問學生是否讀懂?要讀懂多一些電路圖,就得熟悉多一些元器件的符號,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些元器件的電路圖符號。同時板書“(一)、常用元器件符號 的實物
老師將一些元器件符號與實物一一對應讓學生認識
老師補充“電解電容器、熱敏電阻、穩壓二極管、話筒“等的符號,簡單解釋接地的意思、意義。
我們認識了不少元器件及符號,下面來練習識讀幾個簡單的電路圖。板書:(二)、電路圖的識讀畫出圖:3-38 并要求學生椐圖接線,板動開關來體會開關控制燈泡亮暗的關系。問:四種情況電流的流向?(指定學生)如回答不出來老師可引導。 以上我們認識了兩個簡單的電路圖,下面我們再來看兩個電路圖,選畫出圖3-39并顯示實物和演示:按下自動復位開關燈亮,松開后燈滅。指定學生分析電路原理。因為電路較簡單學生一般能分析清楚。
我們來看第二個電路:圖3-40并畫出。演示燈泡隨著電位器的轉動亮度發生變化。問:大家知道該電路的工作原理嗎?電流的流向如可?為了搞清電流的流向,簡介三極管的三個極的名稱、電流在三極管中的流向等。并用實驗證實。(我在三極管的三個極處串入三個電流表)畫出電路圖。指定學生上臺觀察三個電表了解電流方向并讀數。同時進行一系列的探研操作,學生操作時,教師適當進行引導。 學生看電路圖并思考指定的兩個學生上臺觀察三個電表的讀數并向同學們報出讀數;調節電位器,列表記下幾組讀數。全體學生分析三個表中電流存在相互聯系。得出結論:ie=ib+ic最后確定了三條電流的流向。
1、電池正極→電阻→電位器→電池負極
2、電也+→燈泡→三極管e極→c極→電池-
3、電池+→燈泡→e極→b極→電位器下部→電池-
知識拓展 通過學習我們讀懂了幾個簡單的電路圖,下面我們來試讀剛開始看到的電風扇電路圖,掛上圖,同時將電風扇拆卸、并一一指出電路圖中符號對應的實物。拆開安全器(翻倒開關)讓學生觀察它的內部構造,弄懂風扇翻倒后停轉的原因。至于風扇其他工作原理,留給學生課后自已分折。
總結 教師總結:在識讀電路圖的過程中,首先要知道電路圖中的各種元器件符號代表的元器件;其次是要弄清各元器件符號之間的連接方式;最后確定電流(信號)的流向。布置課外作業: 1、 圖3-40電路如果三極管改為npn型如何?電流流向如何?2、86頁的“試一試”
教學反思:
本課以完整的活動教學模式研究為主線,以“講授新課,課堂活動,學生動手和小討論,小組合作,總結”幾個步驟來組織教學。教學中選用的例子也較合理,課堂的實物演示也受學生喜歡,課堂反應很好,學生有學以至用的感覺。但在組織課堂教學上,時間比較緊促。另外,理科班的學生對該課興趣較高,課堂氣份濃,而文科班的學生相對要差一些。原因不言自明。總之感覺效果不錯,但課前“準備”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