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時間計算(通用7篇)
簡單的時間計算 篇1
簡單的時間計算(四)
教學內(nèi)容:p54第3題以及補充
教學目標:
1、 能區(qū)分要求的時間是在前面的時間還是在后面的時間或經(jīng)過時間,能正確列式計算。
2、 能區(qū)分鐘面時間還是經(jīng)過時間,用合適的單位表示。
3、 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填表
車次 開車時間 到站時間 運行時間
12 7:00 17:00
26 9:00 15:20
35 7:45 14:10
(1) 計算每一列火車的運行時間
(2) 校對,填表(10小時,6小時20分,6小時25分)
(3) 說說運行時間是怎樣計算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計算結果的單位是什么?為什么?
二、 學習新課
1、 擦去開車時間一欄
(1)問:如果已知到站時間和運行時間,你能求出開車時間嗎?怎么求?
(2)小組討論
交流
(3)小結:開車時間是在前面的時間,可以用到站的時間往前倒退,因此只要用到站時間減去經(jīng)過時間。
算出來的結果怎么表示?能寫成7:00嗎?還可以怎么寫?(7時),可以寫成7小時嗎?為什么?
(4) 獨立計算另外兩個開車時間。
2、 擦去到站時間
(1) 你會計算嗎?獨立試做
(2) 交流
(3) 計算出來的時鐘面時間還是經(jīng)過時間?該如何表示?
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先加分,再加時,滿60分向時進一)
(4) 小結:要求的是到站的時間,是在后面的時間,應該用開車的時間往后推,因此只要用開車的時間加上經(jīng)過的時間。
3、小結
我們要分清要我們求的是什么時間,正確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如果求的是經(jīng)過時間,怎么計算?怎么表示?
如果求的是前面的時間,怎么計算,怎么表示?
求的是后面的時間呢?
三、 鞏固練習
1、 對比練習
(1) 小紅早上7時半上學,中午11時20分放學,她上午在校多長時間?
(2) 一節(jié)課40分鐘,從上午8:50開始上課,到什么時間下課?
(3) 一場排球賽賽了2個小時,到晚上10:20結束,你知道是什么時間開始的嗎?
獨立完成,校對
說說三題的區(qū)別
2、 想想做做第3題
獨立完成
說說你是怎佯計算的?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四、 綜合練習
1、 籃球比賽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每半場為20分鐘,中場休息10分鐘。一場籃球比賽14:20結束,什么時候開始的?
獨立思考
說說想法
結:(1)14:20-20分-10分-20分
(2)20+20+10=50(分)14:20-50分
2、汽車每隔20分鐘從海安車站開出,媽媽想乘13:25去南通的班車,可她到車站時已經(jīng)是13:30,她要等多長時間才能乘下一班車?
獨立試做
集體評講
3、下面是來自自來水公司部分地區(qū)停水通告。
花園五村:10:20——11:00
虹橋二村:12:30——13:40
東海花園:14:00——15:10
王叔叔下午2:30到家,發(fā)現(xiàn)家里沒有水,你知道他家住在什么地方嗎?多少分鐘后他家才會有水?
獨立完成
集體評講
五、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學內(nèi)容:p56——57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24時記時法的認識,進一步掌握求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2、 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同學們,你們的周末一般是怎么度過的?
2、指名回答。
3、 師:看來大家的周末生活還真師豐富多彩呀,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運用剛剛學過的知識一起來探討怎樣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才能讓我們的周末過得既充實又有意義。
4、 板書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體驗
1、 播放課件,了解時間表中的小姑娘周末生活。
2、 談話:小華也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這是她上周末一天的生活,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看來小華周末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她制定的具體的作息時間表。
3、 出示主題圖,談話:從這張作息時間表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4、 出示下面問題:
小華做家務用了多長時間?做作業(yè)呢?
小華到新華書店購書用了多長時間?
小華參觀動物園的時間是從下午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一共用了多長時間?
小華制作航模的時間是從下午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一共用了多長時間?
……
5、 師:上面的問題你能解決嗎?說說你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小組討論)
三、實踐應用,自我提高
1、 談話:從小華的周末一天的時間安排中,你覺得小華是怎樣的一位同學?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2、 如果讓你來安排周末一天的生活,你有什么好的創(chuàng)意?
(啟發(fā)引導合理安排時間:既要有學習勞動的時間,還要有娛樂休息的時間。)
3、 同學們獨立自制一張詳細的時間安排表。
4、 組織學生交流,及時反饋。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同樣多的時間,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簡單的時間計算 篇2
簡單的時間計算(三)
教學內(nèi)容: p54第4題以及補充。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24時記時法,會計算一天之外的經(jīng)過時間。
2、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3、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讓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出示):一輛汽車9:10從無錫開往安徽,下午2:00到達,途中運行了幾小時?
學生獨立練習,交流,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小結:計算經(jīng)過時間,只要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
設問:如果這輛汽車20:00從無錫出發(fā)開往北京,要在第二天10:00到達,這輛車在途中共運行幾小時?
二、探索方法:
(一)、經(jīng)過時間跨2天的。
1、師:你會解答嗎?獨立思考,不會的可以同桌商量,全班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小結:第一種方法:涉及到兩天,按兩段計算,先算今天的,24-20=4(小時),再算明天的,10-0=10(小時),最后再把兩段時間加起來,4+10=14(小時)。
第二種方法:24+10-20=14(小時)
2、同樣的問題在生活中有很多,我們來看:
(練一練)
小星晚上8時睡覺,第二天早上6時起床。她一共睡了幾小時?
一封信昨天17:00從郵箱取出,到今天7:00到達目的地,這封信經(jīng)過了多少小時到達目的地?
一列火車晚上8時從上海開出,第二天下午5時到達北京,路上行了幾小時?
學生獨立練習,全班評講,每題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二)經(jīng)過時間是2天以上的。
例:10月1日長假,小明出去游玩,10月5日下午3時出發(fā),到10月7日晚上8時回家,請同學們算一算,小明在外面多少小時?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你們是怎么想的?
10月5日:下午3時=15時 24-15=9(小時)
10月6日:24小時
10月7日:晚上10時=22時,22-0=22(小時)
9+24+22=55(小時)
答:老師在外面55小時。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求經(jīng)過時間和昨天學的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樣計算?(計算一天之外的經(jīng)過時間,我們可以用分段計算的方法來計算)
四、課內(nèi)練習:
1、叔叔晚上11時上班,第二天早上7時下班,他工作了多少小時?
2、一艘輪船從晚上10時起航,到第二天下午3時到港,共航行了幾個小時?
3、小剛和媽媽去旅游,10月1日晚上7:00出發(fā),10月4日下午3:00到家,他們共在外多長時間?
思考題: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覺,第二天早上6:40起床,他一共睡了幾小時?
簡單的時間計算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算法,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進一步掌握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記憶部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jīng)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教學對策:借助直觀的線段圖或鐘面圖,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過程設計:
一、解決實際問題
1、p54(2)
(1)看圖理解題意。
(2)先估計哪個商店的營業(yè)時間長,再計算實際營業(yè)的時間,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正確。
1)百貨商店:9:30到20:30是11小時。
2)快餐店:6:00到9:00是3小時,中午11:00到1:00是2小時,下午5:00到8:00是3小時,合起來是8小時。
3)超市:周一至周五8:00到22:00是14小時,周六至周日9:00到23:00也是14小時。
(3)比較哪個商店營業(yè)時間比較長。
2、p54(3)
(1)看圖理解題意。
(2)獨立思考
(3)同桌交流
(4)集體交流,說明計算時間的方法。
3、完成p54(4)
看圖理解題意。
思考解決方法。
有兩種方法:
(1)先算第一天的時間晚上8時到晚上12時是4小時,再算第二天的時間凌晨0時到清晨6時是6小時,合起來是10小時。
(2)也可以假設從第一天晚上8時睡到第二天早上8時,共睡了12小時,再減去2小時,是10小時。
4、完成p59(5)
(1)看懂火車時刻表,弄清到達和出發(fā)的時刻,明確“運行”和“停靠”的含義。
(2)再計算第1、2小題的經(jīng)過時間。
(3)學生根據(jù)運行時刻表,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實際問題。
(4)交流各自的問題。
二、介紹數(shù)學史料
1、自己閱讀第55頁上的數(shù)學史料。
2、布置課外學習任務:上網(wǎng)或到課外書上查找相應的時間知識。
板書設計: 經(jīng)過的時間
還可以這樣算:
9時50分 9時30分
- 7時30分 - 7時50分
2時20分 1時40分
課前思考:
由于《簡單的時間計算》這部分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所以分2課時進行教授,本課時主要是練習鞏固。通過解決一些求經(jīng)過時間的簡單方法問題,幫助學生鞏固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其中,第5題最后還提出“你還能知道些什么”的問題,引導學生全面地收集、選擇、組合信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本課要鼓勵學生從不同渠道去尋找答案,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有關時間的知識,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的興趣。
課后反思:
由于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分成兩課時完成,第1課時,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計算方法作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學習起來相對而言比上節(jié)課要容易得多,雖然內(nèi)容不多,但花費時間也較長,學生中掌握情況兩極分化現(xiàn)象嚴重。課上提倡學生用自己理解、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如從晚上8時到第二天早上6時中間的時間計算,學生有自己的計算方法。有了昨天的計算方法,火車時刻表這一題,從14:20——16:10,學生在多次練習中,逐漸能將方法領悟,這時,我立即出現(xiàn)兩題類似的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題目,如:7:30——9:50和7:50——9:30,這兩題的對比練習,通過比較,學生能就我們總結的方法進行運用和消化,效果很好。當然,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雖然方法多樣化,有些學生掌握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方法,但有個別學生還是覺得內(nèi)容比較抽象,很難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另外,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學生還有待于進一步認識,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還不夠清晰,不經(jīng)意間就產(chǎn)生錯誤,如出現(xiàn)下午15時15分這種類似的情況。
聽后隨想:
聽了袁老師上的《簡單的時間計算》這部分內(nèi)容,由于學生有了第1課時的計算方法作基礎,所以整堂課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很快的說出了解題思路,解決了身邊的實際問題,袁老師在學生掌握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出了幾道類似的題目,用解決一些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計算方法,學以致用。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算法是多樣化的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教材“你知道嗎?”是學生感興趣的方面,老師跟他們講了些有關地理方面的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有關時間方面的知識,激勵學生從不同的渠道去尋找答案。在作業(yè)方面,學生對于有很多文字的題,都不愿去讀、去思考,看到出現(xiàn)的數(shù)字,都運用上去,其實有些時間已經(jīng)包含在所求的問題當中。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內(nèi)容是新增部分,由于學生對前一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能夠掌握計算方法的學生不多,即使能掌握,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情況中計算也不是很理想,部分學生一時間無法適應。而這部分內(nèi)容是對上一部分內(nèi)容的鞏固,并更細致的講解計算方法,在學生明白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通過練習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著自己的計算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縮小了學習的差異性。
課后反思:
簡單的時間計算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所以這部分內(nèi)容分兩課時進行教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xiàn)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習中滲透著協(xié)同合作、交流探討、分享學習的快樂學習理念。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課堂上教授的內(nèi)容,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吸收不了,如在計算11:00-1:00有多長時間時,有的學生口算就知道結果了,但個別學生用11-1=10,他想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但是這里不夠減,干脆用11去減1。根據(jù)這樣的情況,我既要滿足一部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更要顧及到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在計算簡單的時間時,我們經(jīng)過商量,統(tǒng)一教學方法,利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時間,簡單的題目學生口算就可以得出結果,但對難的題目,這種列豎式的方法對學生很有幫助。本課還要強調(diào),在計算的過程中,要把簡單記時法都換算成24時記時法,以免計算時出現(xiàn)差錯。
簡單的時間計算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時間可以分鐘面時間、經(jīng)過時間兩個方面,從而正確把握有關時間計算的概念。
2、正確計算一天之內(nèi)的經(jīng)過時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認識兩種時間概念:
1、我們學習了兩種記時法,老師這兒有一句關于時間的話,來看一下:媽媽上午8時,上班一天工作8小時。(板書:8時、8小時 )
(1)讀一讀,問:它們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請你分別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教師要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加以規(guī)范:
8時:它表示上午的一個時刻,那時我們正在上課,它還可以寫成8:00;
8小時:它指的是一段時間。
出示鐘面(畫一畫)……
指出:8時,是表示的某一時刻,用“時”來說,它是一個鐘面時間。(板書:鐘面時間—時 )
而8小時,是從8:00開始數(shù)8個小時,到下午4時下班,這一段時間里經(jīng)過了8個小時,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時刻。) (板書:經(jīng)過時間—小時)
(3)指板書說:時,一般是指鐘面上的幾時,它表示的是鐘面時間;小時,它一般表示的是從某一個時間開始到另一個時間結束,它是一個經(jīng)過時間。 (用點●和箭頭 在鐘面旁加以區(qū)分)
2、判斷,仔細聽老師說的話,想:這是鐘面時間還是經(jīng)過時間?
老師晚上10時睡覺;老師晚上睡10小時。
3、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要通過一些鐘面時間來簡單地算經(jīng)過時間。
二、教學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
1、出示:老師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11時下班,上午要上班幾小時?
(1)出示題目:這里的早上7:00、中午11時是什么時間?問題求上午要上班幾小時是什么時間?
(2)學生計算。
(3)交流:用什么方法比較好? (實物投影反饋)
板書:11-7=4(小時)
11:00-7:00=4(小時)
討論:4的單位是時?還是小時?可以寫成4:00嗎, 為什么?
(4)結:像這樣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用后面的幾時減前面的幾時。
2、王師傅上午7:30上班,中午11:00吃飯,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時間?
(1)獨立思考
(2)全班交流,說說怎樣計算:要求的是什么時間?(經(jīng)過時間)還能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嗎?你是怎么減的?
教師借助0—24小時圖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不同方法。
7:30——10:30 3小時,再加30分鐘,是3小時30分
7:30——11:30 4小時,再減30分,是3小時30分
教師重點介紹橫式書寫方法,先減分再減時,分不夠減想時借1作60。
11:00(10:60)-7:30=3小時30分
3、練一練:同學們下午1:00開始上課,下午4 :25放學,同學們下午在校有多長時間?
三、綜合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
示圖,補充銀行營業(yè)時間:上午8:30——下午5:00
(1)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yè)時間
說說所標內(nèi)容是什么意思?嘗試練習
(2)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yè)時間的?
(3)比較得出結果
師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若兩個時間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若兩個時間,一個在上午,一個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時間先化成24時記時法,再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
四、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要求經(jīng)過時間只要怎樣計算?該注意什么?(單位;下午時間轉(zhuǎn)化成24時記時法;退1作60來計算)
簡單的時間計算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算法,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jīng)過了多少時間的問題。
教學對策:以口答為主,讓學生充分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借助直觀的線段圖或鐘面幫助理解,相互啟發(fā),體會用多種方法靈活計算時間。
教學準備:節(jié)目預報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24時記時法:
出示節(jié)目預報:
節(jié)目預報
上午8時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時30分 兒童英語
…… ……
下午2時 六一劇場
下午4時 美術星空
下午4時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時30分 大風車
晚上7時 新聞聯(lián)播
…… ……
你能用24時記時法播報節(jié)目嗎?
同桌兩人練習。
出示節(jié)目預報表。
二、新授:
1、這是小紅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時間安排記錄表,從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飯
7:30——8:00 做家務
8:00——9:00 做作業(yè)
9:00——11:00 到新華書店購書
11:00——11:20 吃中飯
11:20——11:40 飯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館游泳
14:30——15:20 看電視
┈┈
2、 小紅的生活活動有些是從整時開始整時結束,有些是從幾時幾分開始到幾時幾分結束,你能將上面的活動時間按這樣的情況分分類嗎?
(引導學生將活動時間分成三類:
1)整時 —— 整時
2)幾時幾分 —— 幾時幾分(幾分是一樣的)
3)幾時幾分 —— 幾時幾分(幾分是不一樣的)
3、你能算出小紅什么活動所用的時間?你是怎樣計算的?同桌或小組討論。
4、小結交流計算方法。
整時的比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時刻減前面的時刻,16-14=2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一樣的,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不一樣的,學生不太容易理解)計算可借助鐘面圖或借助線段圖。
有兩種思路:例14:30——15:20 看電視
(1)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算從15時到15時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鐘。
(2)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30分是1小時,15時30分與15時20分比,超過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練習:
1、節(jié)目預報表
(1)回到復習的節(jié)目預報表(24時記時法)
你能說說你最喜歡看的節(jié)目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播放了多少時間?
交流匯總。
2、書上53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思考。交流怎樣想的。
有兩種思路:
(1)分別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長時間,再加起來。12:00到13:30是1小時30分,15:40到17:00是1小時20分,合起來是2小時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時,再從5上時中減去不借書的一段時間13:30到15:40是2小時10分,所以是2小時50分。
四、小結:(略)
板書設計: 有關經(jīng)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16-14 = 2 口答:播放了2小時。
想: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過20分是15時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簡單的時間計算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算法,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jīng)過了多少時間的問題。
教學對策:以口答為主,讓學生充分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借助直觀的線段圖或鐘面幫助理解,相互啟發(fā),體會用多種方法靈活計算時間。
教學準備:節(jié)目預報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24時記時法:
出示節(jié)目預報:
節(jié)目預報
上午8時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時30分 兒童英語
…… ……
下午2時 六一劇場
下午4時 美術星空
下午4時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時30分 大風車
晚上7時 新聞聯(lián)播
…… ……
你能用24時記時法播報節(jié)目嗎?
同桌兩人練習。
出示節(jié)目預報表。
二、新授:
1、這是小紅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時間安排記錄表,從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飯
7:30——8:00 做家務
8:00——9:00 做作業(yè)
9:00——11:00 到新華書店購書
11:00——11:20 吃中飯
11:20——11:40 飯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館游泳
14:30——15:20 看電視
┈┈
2、 小紅的生活活動有些是從整時開始整時結束,有些是從幾時幾分開始到幾時幾分結束,你能將上面的活動時間按這樣的情況分分類嗎?
(引導學生將活動時間分成三類:
1)整時 —— 整時
2)幾時幾分 —— 幾時幾分(幾分是一樣的)
3)幾時幾分 —— 幾時幾分(幾分是不一樣的)
3、你能算出小紅什么活動所用的時間?你是怎樣計算的?同桌或小組討論。
4、小結交流計算方法。
整時的比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時刻減前面的時刻,16-14=2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一樣的,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不一樣的,學生不太容易理解)計算可借助鐘面圖或借助線段圖。
有兩種思路:例14:30——15:20 看電視
(1)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算從15時到15時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鐘。
(2)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30分是1小時,15時30分與15時20分比,超過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練習:
1、節(jié)目預報表
(1)回到復習的節(jié)目預報表(24時記時法)
你能說說你最喜歡看的節(jié)目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播放了多少時間?
交流匯總。
2、書上53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思考。交流怎樣想的。
有兩種思路:
(1)分別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長時間,再加起來。12:00到13:30是1小時30分,15:40到17:00是1小時20分,合起來是2小時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時,再從5上時中減去不借書的一段時間13:30到15:40是2小時10分,所以是2小時50分。
四、小結:(略)
板書設計: 有關經(jīng)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16-14 = 2 口答:播放了2小時。
想: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過20分是15時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課前思考:
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有限,教材所說的經(jīng)過時間主要是指以下幾種情形:1小時以內(nèi)的經(jīng)過時間,從整時到整時的經(jīng)過時間,從整時起到幾時幾分的經(jīng)過時間。至于其他稍復雜的求經(jīng)過時間的問題暫不涉及。本課在探索計算方法時,要充分發(fā)揮線段圖的作用,讓學生經(jīng)理在線段圖上表示起始時間—把問題表示在線段圖上—看著線段圖計算經(jīng)過時間等相互關聯(lián)的環(huán)節(jié),并引導他們通過與同學的交流,體會不同思考方法的特點,學會合理地進行計算。
課后反思:
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是學生比較難以掌握的內(nèi)容,尤其是當不是整點開始又不是整點結束的時候?qū)W生很難通過計算來得出結論,若畫線段圖學生也感覺比較困難。在課前我總是在想,用什么方法學生能更好的解決本課的內(nèi)容,就用我的方法學生會不會不接受?我想先聽聽學生的想法。本課的時間過程分成兩個類型,一是時分能直接相減一類的如14:00-16:00,8:10-8:40,二是如18:30-19:00這一類的,學生大部分用分段的方法思考,效果還不錯,學生學習起來也能發(fā)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找到解題技巧。
課后反思:
根據(jù)以往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在這一單元的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尤其是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學生在計算整時到整時的時間時還可以,但到了計算幾十分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較多的問題,有時候是心里知道,但一時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分成三個層次來上,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學生計算的方法中,有些學生的方法不夠規(guī)范。在此,根據(jù)學生自己計算的方法,和學生一起總結了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這種方法雖然有些麻煩,但是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正確率較高。當然,學生在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中,根據(jù)特殊的題目有自己另外的方法,(以14:30——15:20為例):(1)14:20到15:20是1小時,1小時再減去從14:20到14:30中多算的10分鐘,結果是50分鐘。實際上這種想法和我的想法是類似,相信很多成人都會這樣算。可見,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
課后反思:
本部教學簡單的時間計算,其中對于整時到整時的計算學生基本能掌握,關鍵是本課的難點就是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的時間,學生很難掌握,比較靈活,思路要求比較清晰。所以本課還利用線段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可是學生不大領情,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畫線段圖似乎沒有給他多大的幫助,反而增加了他的負擔。不過在計算的過程中,部分同學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獨特的計算方法,這同時也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尋找適合自己計算方法的機會。
簡單的時間計算 篇7
教學目標:
1、利用已學的24時記時法和生活中對經(jīng)過時間的感受,探索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2、在運用不同方法計算時間的過程中,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 念,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進一步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jīng)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過星期天嗎?老師相信我們的星期天都過得很快樂!明明也有一個愉快的星期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嗎?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
7:10-7:30 起床、刷牙、洗臉;
7:40-8:20 早鍛煉;
8:30-9:00 吃早飯;
9:00-11:00 看書、做作業(yè)
„„
3、看了剛才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尋找方法
1、談話: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時間嗎?每個小組從中選出2件事情計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時間。
(1)分組學習。
(2) 集體交流。
2、根據(jù)學生的提問順序?qū)W習時間的計算。 從整時到整時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9:00-11:00明明看書、做作業(yè)所用的時間。
(2)交流計算方法:11時-9時=2小時。
3、經(jīng)過時間是幾十分鐘的時間計算。
(1)明明從7:40到8:20進行早鍛煉用了多少時間呢? 出示線段圖。
師:7:00-8:00、8:00-9:00中間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鐘,兩個線段下邊的箭頭分別指早鍛煉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線段圖涂色部分表示早鍛煉的時間。 談話:從圖上看一看,從7時40分到8時經(jīng)過了多少分鐘?(20分)從8時到8時20分又經(jīng)過了多少時間?所以一共經(jīng)過了多少分鐘。(20+20=40分)小朋友們,如果你每天都堅持鍛煉幾十分鐘,那你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2)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計算出明明早鍛煉的時間嗎?(7:40-8:40用了一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練習: 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幾十分鐘?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明明做這幾件事情用了幾十分鐘嗎?你是怎么算的?
三、綜合練習,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圖書室的借書時間。 你知道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嗎? 學生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交流計算方法。
(2)教師板書。
2、想想做做2。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練習,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
(3)小結歸納時間計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識延伸,課外實踐
1、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
2、看來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許多有關時間的知識,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體會到了時間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你還想知道有關時間的其他知識嗎? 讓學生閱讀書上第55頁“你知道嗎”的內(nèi)容。
師:那你知道其他有關時間的知識嗎?(學生提問) 其實這些有關時間的知識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從課外書、電視上和網(wǎng)絡中去搜集更多這方面的知識。
3、布置作業(yè)。
(1)收集有關時間的知識。
(2)用24時記時法為自己設計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4、出示本課上課時間和下課時間,請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這節(jié)課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