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路線圖》教學反思和聽課反思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上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四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
《簡單的路線圖》聽課建議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基礎上是學生再次辨認東南西北,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方向的認識和感知還是相對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實際的感想支持來感受這一內容。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創造了大量的活動情境,也注意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是很高漲的。在課堂中,學生也十分踴躍的發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交流學習體會。老師也在教學中很好的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一堂課下來覺得一下幾點是老師需要注意的:
1、老師的提問語句還需要精確。
2、在情同學設計一條最合適的旅游路線的時候,小組內交流了,但是全班組織交流的還不夠,不知道是不是擔心時間的原因,老師沒有很好的落實。
3、在看公交車路線的時候,沒有說明“幾站”的頭尾是如何確定的。有一小部分學生總是沒有把終點站算進來。
認識簡單的路線教學反思
創設情境,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通過投影出主題圖,把學生帶入具體動物園參觀情境中,學生目光都投向主題圖,認真觀察并積極舉手發言,表達自己想去的地方,搶當游客向他人介紹人家想去的地方。其間其他同學聽得很認真,及時做出評價。可以說課堂氣氛很濃,爭先恐后當導游、游客。真正體現課堂氣氛活而不亂的局面。同時通過同桌換角色。多次練習,老師在此指導學困生。這樣使全體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中。符合新課標要求與理念:“面向全體,全員參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符合當前倡導的參與式教學。整堂課設計都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組織與點撥。學生身臨其境進入公園進行參觀,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看行走路線和描述行走路線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發展,也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通過拓展練習,質疑問難,反饋矯正,師生互動中鞏固了位置與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讓生活數學化,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聽認識路線反思
“數學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解去獲取”。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