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數據整理
教學內容:教科書例1及第24頁“做一做”,練習六。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初步認識數據整理的方法,初步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2、使學生會進行簡單的數據整理,能把整理的數據填人簡單的統計表,并能在條形統計圖中表示出來。3、使學生能根據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整理數據的能力和根據統計表、統計圖進行簡單數據分析。(三)、德育滲透點對學生滲透初步的統計思想和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思想。(四)、美育滲透點通過學習,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文化的魅力,提高審美意識。二、學法引導1、通過圖表,使學生初步了解簡單的統計圖表。2、引導學生填寫,感知數據的整理。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或統計圖回答簡單問題。 2、教學難點:把不完整的統計表或統計圖補充完整。四、教具學具準備 畫有例1學生分布圖的掛圖或小黑板1塊、畫有例1統計表框的小黑板1塊、畫有方格的小黑板2塊。五、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 結合時事,根據當前生活中一些熱點問題的有關數據,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調查統計一些事物的數目,這些事物的數目通常叫做數據(板書“數據”一詞)。數據往往都是從生活實際中,通過認真的調查核實,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是國家進行進一步統計、匯總,進而制定有關方針政策的原始依據,必須真實。而數據因為直接來自生活,往往比較零亂,沒有次序,顯示不清主次多少。為了把調查結果表示得更清楚明了,就需要對數據進行一定的整理,今天我們就共同研究一下“簡單的數據整理”(板書,把課題補充完整)。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學生分布的掛圖或小黑板。 教師指出這張圖是調查了四年級某班學生居住情況后制成的,通過這張圖,一眼就可看出哪條街,哪道巷有這班學生,很形象,很直觀。 (通過直觀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統計表的作用。) 2、老師進一步引導:每條街,每道巷分別住了多少同學?哪條街,哪道巷住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個?全班共多少同學?這時如果只看圖,要準確回答以上幾個問題,很不容易。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做能使回答方便?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先逐街、逐巷數出人數。記住問題。再進行比較,回答出問題。 3、教師指出:只看圖不容易進行下一步的研究。我們先數一數各街各巷的同學數,在圖上標注上數字。數出的各街各巷的同學數,就叫做數據。(滲透特點:來自生活實際,是真實的。) 啟發學生:這些數據真實可信,但是比較零亂。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把這些數據簡單明了地表示出來,使別人不用再看圖,就能一眼看出各街各巷住了多少學生,全班一共有多少學生呢?(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討論結果可能多種多樣,只要有道理,就應加以肯定。從中再選出統計表的方案。) 教師:以上各方法實際上都是對數據進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