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數據整理
我們先用畫表的方法進行整理。出示下表(空表框) 教師指出:第一欄不填寫具體街巷名稱,一般留做合計(一共多少人)第二欄起,逐一寫街巷名。 5、組織學生根據原始圖填寫,老師先帶領學生填寫兩個街巷的數據,再讓學生在其他街巷對應地方填寫數據。學生填寫書上第23頁的不完整統計表。然后問一共多少人。在合計欄中填寫,形成完整的統計表。指出這樣的表叫統計表。 6、組織學生根據表回答問題:(投影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填寫,使學生感知數據的統計。)7、認識條形統計圖。 有時為更加形象直觀地表示數據的多少,也常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條形統計圖是用長方形來表示數據的。 出示畫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說明每一格代表一個人,有幾個人,就用幾個小格表示,可以把這幾個小格涂上色。 老師先在縱向上注明人數0,5,10(單位:人)。再在橫向上標明街巷名稱,標注時相鄰街巷名稱間要空一格,以求容易區別和美觀。然后根據學生口述,老師在相應地方涂色,制成課本第24頁上部的條形統計圖。 8、看條形統計圖,回答課本第24頁五個問題。 (直觀觀察簡單統計圖,感知數據整理的作用,通過圖形,讓學生體會知識美。) 9、反饋練習:在教師帶領下完成課本第24頁“做一做”。 教師先出示原題,指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帶領學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績的長方形條。 問:每一小格代表幾米?小芳的成績是多少米?應該涂幾個小格?確定14個小格怎樣確定較好?(找出15所對應的高度,向下數1格即可,不必從1數。) 其他同學的成績,要求同學們在書中填空完成。確定一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同桌間互相檢查涂色是否準確。然后組織學生據條形統計圖回答書中問題。 (由于條形統計圖是新接觸,學生涂色有困難,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教學時教師的引導示范不能太少。練習時,教師要先示范,后放開由學生自己完成。)(三)、鞏固發展1、練習六第1題。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完成。重點引導:合計欄應該怎樣填寫?學生分組完成時,可以互相討論研究。教師巡視時重點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練習六第3題。 提示:先統一單位,并利用此題復習“平均”的含義,為下節課學習“求平均數”做鋪墊。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知道了什么是數據,怎樣整理數據,還學習了怎樣填寫統計表、統計圖。六、布置作業 1、練習六第2、4題。(要求學生親自去調查各班人數,獨立完成。)2、活動性作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利用周日時間進行專項公益勞動(如擦玻璃),分別記錄每人擦的塊數,然后把小組擦玻璃的情況制成統計表。要求統計表中能反映出每個人擦的塊數和小組擦的總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