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集體備課教案
整個教學過程 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為此,安排大量的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系統論"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組討論活動,把全班分為九大組,確定發言代表,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已形成常規;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導入 新課: 以復習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憶并概述本課書第一節的主要內容, 理解我國的勞動者就業于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他們所處的地位是主人翁的地位。而主人翁地位又是通過現實的勞動者的權利義務體現出來的。引出第二節的內容──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讓學生閱讀回答問題,營造自主學習的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板書課題。
第二步、簡介背景:了解我國的勞動法是1994年7月5日頒布的,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是一部全面規定勞動者權利和義務,保障各行各業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長期缺乏基本法的落后狀態從此結束,并開始逐步走向完整的勞動法體系的新局面。引導學生了解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的那些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三步、簡單分析勞動者基本權利的含義和內容:主要以學生閱讀材料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作出回答,我則以引導為主,讓學生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然后進行總結歸納,積極板書
第四步、重點及解決辦法:這一課的重點在于勞動者的兩個重要義務--提高職業技能,遵守職業道德是勞動者必須履行的義務。這是本課實現德育目標的重要內容,所以這里我都是設計問題或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的方法來教學,讓學生回答我歸納總結。
⑴關于提高職業技能,要把握以下內容:
第一,提高勞動者職業的重要性。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是勞動者整體素質中的主要構成部分。勞動者職業技能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好壞,并影響著勞動生產率,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一個國家的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技術實力甚至生產力水平。
第二,要有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的緊迫感。在我國國,由于教育和培養條件的不充分,勞動者的素質總體較低,已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生產力水平。從勞動者個人角度來說,由于本人能力和素質差,不能從事相應職業,不僅影響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還影響了自身生存與發展。
因此,我們每一個勞動者或未來的勞動者,都應意識到在我國提高職業技能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術素質,為我國的經濟騰飛做必要的知識儲備。
⑵關于遵守職業道德,,要把握以下內容:
第一,什么是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第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指出:職業道德要求做到“敬業愛崗、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這是所有行業都應遵守的公共的職業道德準則。
第三,要明確遵守職業道德的重要意義。
①提倡遵守職業道德是培養“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如果一個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包括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就會對所從事的本職工作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從而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