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
提問:直接的物物交換與商品流通有什么區別?
學生議論后教師歸納 :在物換物的直接交換中(商品──商品),買和賣是同時進行的,不需要媒介;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貨幣──商品)買和賣成為兩上不同的行為,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可以分離。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換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必須同時都需要對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 交換的障礙,有利于商品交換的發展。
但同時,商品交換的內在矛盾也隨之進一步發展。買、賣脫節,商品所有者在這里賣、到那里買,今天賣、以后買,其結果,必然有人的商品賣不出去。因此,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已包含著發生現實性,還必須有中外一系列關系起作用,這種關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才會存在。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生活中,由于處于新、舊體制轉軌時期,也產生了一系列矛盾,如供求關系、經濟結構不協調致使一些商品滯銷、積壓等問題。
提問: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也是觀念上的貨幣,行嗎?
學生回答: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因為任何一個商品所有者都決不會允許有人憑空話拿走其商品、侵害其利益的事發生。
教師:回答正確,這是我們理解流通手段要明確的第三點: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不是觀念上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其形態在商品交換過程中是不斷發展的。那么,其演變過程是怎樣的?請閱讀課文第17頁下段~第18頁第1段,并歸納出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
同學閱讀后歸納:足值的金、銀條塊──富商打上印記的金、銀塊──國家制造的鑄幣貨幣。
以上我們學習了貨幣的基本職能。這兩種基本職能應該牢牢掌握。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貨幣的其它三種職能。(注:以下三種職能不必展開講,把教材的觀點提煉出來即可)
3、貯藏手段(板書)
什么是貯藏手段(板書)
教師:由于貨幣是由一般等價物,有了貨幣,就可以買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以滿足個人物質和精神上的消費需求,所以,人們常把貨幣發作財富的代表貯藏起來。
“把貨幣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貯藏起來,就是貨幣的貯藏手段的職能。”
提問: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用紙幣行嗎?
學生議論略
教師歸納 :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又是足值的貨幣──金、銀鑄幣或金銀條塊。
(注:第18頁第3自然段關于黃金飾品與黃金的不同,以及我國法律禁止金銀在市場上流通的內容,由學生自己閱讀即可。)
4、支付手段(板書)
什么是支付手段(板書)(請同學們閱讀第18頁第4段)
“貨幣被用來清償債務或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就是貨幣支付手段的職能!
支付手段的產生條件(板書)
“支付手段是隨著賒賬買賣的產生而出現的”。
教師:貨幣出現以后,人們購買東西都是用現金支付的。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賒賬買賣,在賒購到期,以貨幣償債款時,貨幣便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貨幣作為支付手段,還可以用來支付租金、利息、工資和稅款等。
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可以在缺乏現金的情況下,使商品得以流通,從而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由于有些債務可以互相抵銷,不再需要以貨幣作為流通手段,這就可以節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