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3、我國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的意義。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有利于調動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知識拓展】
1、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是什么?
答案:關于我國現階段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教材講的只是直接決定因素的一個方面。要全面理解我國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還應把握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這種分配制度與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因為產品分配采取何種分配方式,要取決于生產成果的多少,而這又同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直接聯系,F階段的生產力水平不平衡、總體不發達,是決定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最終原因。
二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產資料所有制作為生產關系的基礎,對產品的分配方式具有決定作用,分配方式是所有制的體現。
三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是以市場主體多元化為條件的。這時,不僅存在著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者,而且形成了包括生產資料市場在內的市場體系。因此,必須承認按生產要素分配。否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難以順利運行。發展市場經濟,要使資源得到合理優化配置,以追求最佳效益。只有使各種資源所有者獲得應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調動所有者主體的積極性。所以,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就必須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實踐證明: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激發了社會成員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的勞動熱情,實際上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這種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2、生產要素
為了進行產品的生產而投入的各種經濟資源。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須進行生產。生產不同的產品需要各種各樣的要素的投入,這些用于生產的要素就稱為生產要素。在現代,勞動、資本、土地、技術、信息、管理等是基本的生產要素。
【解難釋疑】
1、 并非所有工資收入都是按勞分配收入。
在我國,全民所有制和城鎮集體所有制經濟中普遍實行的工資制是按勞分配收入。但在私
營企業或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的工資收入不是按勞分配收入,而是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的收入,其實質是勞動力價值的貨幣表現。此觀點錯在沒有看到在不同所有制下,工人的勞動性質是有本質區別的。
2、 非勞動收入一定是剝削收入的觀點是錯誤的。
非勞動收入是相對于勞動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國的非勞動收入中,有的是剝削收入,例
如,在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中的私營企業主和外資投資者,通過對勞動者的剝削而獲得的利潤(剩余價值);有的卻不是剝削收入,如債券的利息收入、股票的利息收入,其既不是按勞分配收入,也不是剝削收入。由此可見,剝削收入一定是非勞動收入,但非勞動收入不一定是剝削收入。
3、 按資金分配就是按資本分配的說法不正確。
按資金分配和按資本分配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二者的聯系:它們都屬于按資本分配的范疇。
二者的區別:按資本分配一般是指在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的私營企業主和外商投資者按資本多少來占有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這屬于剝削收入;按資金分配一般指我國公民購買股票、債券獲得的股息、利息,出租財產獲得的租金以及銀行儲蓄所得的利息等,這都不是剝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