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教案
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稅收,那么,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制度稅收的性質是不是都一樣呢?我們社會主義稅收的性質和作用又是什么?這就是我們這一課要講的主要問題。
進入新課:(看書自學,思考題投影打出)
①各國稅收有哪些共同點?
②我國稅收的性質是什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哪些具體表現?
③我國稅收的作用有哪些?
教學要點:
二、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板書)
教師講解:
稅收從國家產生以來就產生了,不同的社會制度盡管稅收的名目不同,但是,稅收作為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都是為實現國家職能服務的,都是整個國家行政和權力機構的生活源泉,因此,有著共同的基本特征。
1、稅收的基本特征。
(投影儀展示以下三組材料:)
材料一:奴隸社會被征服的藩屬和分封的諸侯國向王室進貢土特產、珍寶、財物稱為土貢。這是稅收的一種特殊形式;向土地課征農作物,向商人、手工業者征收稅賦。
材料二:封建社會向農民征收田賦;對人丁課征人頭稅,對商業、手工業征收的鹽稅、酒稅、茶稅……捐納(各級政府以捐獻方式取得財物的一種方式,是稅收的特殊形式)、雜稅、土貢……
材料三:資本主義國家征收流轉課稅、所得稅、雜稅等(娛樂稅、登記稅、防火稅、賽馬及彩票稅、環境污染稅……)。
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稅收作為一種分配形式是憑借何種手段獲得?
(2)分配的主體是誰?
(3)稅源來自何處?
講解:
a、不同國家稅收有著共同的基本特征(共同點):
①都是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都是為國家實現其職能服務的;
③都是以國家政治權力為前提的分配關系,分配的主體都是國家。
④稅收的來源都取之于民。
⑤都具有“三性”(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這些共同點就是稅收屬性,這些共同點的存在反映了稅收的共性,即不論是奴隸、封建、資本、社會主義社會,只要具備了上述這些共同點的財政收入形式就都可以叫做稅收。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稅收的性質都各不相同。
b、不同社會制度下稅收的性質不同(不同點):
(投影儀打出以下圖表:)
資本主義稅收和社會主義稅收的比較表
資本主義稅收 社會主義稅收
相
同
點 目的 為國家實現其職能服務
前提 國家政權
主體 國家
來源 公民
基本特征 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不
同
點 性 質 取之于民,服務于壟斷資產階級。體現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剝削與被剝削、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體現了國家、集體、個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整體與局部、長遠與目前的關系。
稅收在不同的社會制度和不同國家中,反映了不同的經濟關系和階級屬性。我們把稅收的這種階級屬性稱為稅收的性質。稅收的本質和稅收的性質不同。稅收的本質,即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它都是憑借政治權力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分配關系,這是不因國家與社會性質不同而改變的。但是,這種特殊分配關系的階級屬性,都因生產關系的性質不同,即社會制度和國家性質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