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教學案2
(1) 作為公民為什么要自覺依法納稅?
(2) 你是如何認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的?
【思路解析】該題結合個人所得稅的的修改大背景考查依法納稅及對個稅起征點提高的認識。第(1)思考時應考慮到我國稅收的性質,稅收與國家的關系,稅收是實現國家職能的物質保證,民在享受國家以稅收為基礎提供我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應稅義務。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公民自覺依法納稅,有利于國家職能的實現和增加財政收入。第(2)問,做題時應多個角度思考,因為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財政收入會產生一定影響,但要具體分析,從當前看會減少國家的財政收入,從長遠看,個稅起征點提高會調節人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從而會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個稅起點提高涉及公民個人利益,個稅起征點的調整,有利于減輕中低工薪收入者納稅負擔,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質量,進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個人所得稅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個稅起行征點的提高,體現了再分配過程中“兼顧公平”,利于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兼顧各方面的群眾利益,實現公平合理的分配,防止兩極分化,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答案】(1)在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稅收是實現國家職能的物質基礎,公民在享受國家以稅收為基礎提供我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應稅義務;稅收是實現國家職能,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利于國家職能的實現和增加財政收入。
(2)提高個稅起征點是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個人所稅起征點,從表面和當前看會減少國家的財政收入,但個人所提稅起征點提高有利于更好地調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益,財政收入從總體會增加,有利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個人所得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個稅起行征點的提高,體現了再分配過程中“兼顧公平”,利于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兼顧各方面的群眾利益,實現公平合理的分配,防止兩極分化,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個人所得稅是調節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個人所得稅直接涉及公民個人,個稅起征點的調整,有利于減輕中低工薪收入者納稅負擔,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質量,進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預測22】近年來,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據統計,1978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2.5:1,而到XX年,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差距約為5:1。有研究表明,城鄉居民收入過分擴大問題,與我國國內市場銷售不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滯后等有密切的關系。結合上述材料回答:
(1) 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分擴大有什么意義?
(2)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政府應當怎樣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分擴大的問題?
【思路解析】該題結合當前城鄉居民收入擴大的事實考查學生對此問題認識分析的能力。對此,我們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第(1)考查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分擴大有什么意義,應多角度思考,找出不同主體,即對誰有意義,有什么意義,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問題對農民、農村及整個社會發展都有重要意義,這樣不難組織出正確答案;第(2)問考查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一類發散思維的題目,思考時,一要多角度,二是聯系材料實際。從材料看,城鄉居民收入過分擴大問題,與我國國內市場銷售不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滯后等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要增強農民購買力,擴大內需,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減輕農民負擔,最終從根本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完善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