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教學案2
【答案】b
【預測5-6】經濟增長是財政收入的基礎,財政工作基本是圍繞生財、聚財、用財三者進行的。“三財”之道,生財為根本,聚財要有度,用財講效益。據此回答5--6題
5、生財之道根本在于
a、調整分配政策,提高財政收入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b、強化稅收管理,堵塞稅收漏洞
c、減少財政支出,增發國債
d、發展生產,促進經濟增長
6、“聚財”之度在于:
a、財政收入的增幅與國民收入同步
b、財政收入的增幅應高于國民收入的增幅
c、財政收入的增長應與企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適應
d、避免財政赤字的出現
【思路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對財政收入的理解。第5題主要考查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其中經濟發展是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生財之道的根本就是經濟的發展。因此d項正確,a、b、c均不符合題意。第6題,財政收入多少要有度,這主要涉及分配政策的制定,合理分配政策應是財政收入的增長應與企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適應,這也是我們的“聚財”之度,因此c項正確。
【答案】5、d 6、c
【預測7--8】我國農村稅費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農業,保護農民積極性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繼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以后又一項重大改革。據此回答7—8題
7、稅費改革之所以能夠保護農民的積極性,是因為
a.農民可以少納稅 b.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c.有利于農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d.可以避免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
10、農村稅費改革的上述意義源于稅收的_________特征
a.無償性 b.固定性
c.強制性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思路解析】該題主要考查我國稅收的特征及作用。第7題主要考查我國稅費改革的目的。a、b、c均錯誤,我國進行稅費改革有于農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c項符合題意,故選c。農村稅費改革的上述意義源于稅收的固定性特征,通過改革使農民應上繳的部分納入法制軌道,從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防止亂收費,因此,b項正確,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
【答案】7、c 8、b
【預測9】下列對財政支出認識錯誤的是
a、在我國財政支出中經濟建設支出居首位
b、國家預算和決算的財政資金是財政支出
c、財政支出是國家職能實現的物質基礎
d、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
【思路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對財政支出的認識。財政支出指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因此d項正確,但該題是選錯誤的。預算是國家的年度收支計劃,決算是預算的執行結果,因此b項錯誤,a、c兩項觀點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