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題復習人生觀與價值觀教案
⑵方法論要求: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同時要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
5、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6、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原理:
⑴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⑵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影響;當個人活動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時就能推動社會的發展。要求:個人應該努力提高素質,努力學習鍛煉成才為社會進步作貢獻。
⑶社會發展制約個人活動。要求: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有利條件,推動社會發展。
7、人生是否有價值必須通過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才能說明
8、人生價值包括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人生的社會價值);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的自我價值)。
9、9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
⑴哲理內容:人生價值的含義(貢獻和索取),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這是因為: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是人生價值的可靠標志。
⑵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
10、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
11、崇高的理想對社會對人生有巨大的指導促進作用。
12、理想與現實的辨證關系:
⑴哲理內容:理想與現實是辨證統一的,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⑵要求:對理想的選擇要符合實際。要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立志為實現理想而艱苦奮斗。
1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同群眾實踐相結合,實現兩個境界
14、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
15、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16、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17、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經濟決定政治
18、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19、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20、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21、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22、生產實踐(物質資料的生產) :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作用。
23、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
24、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
四 、中觀知識總結:
1、價值觀的知識:價值觀屬于社會意識,對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有導向作用;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堅持集體主義;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2、人生觀的知識: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人生價值的實現;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物質貢獻于精神貢獻、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3、群眾觀的知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的關系。
五.幾個怎么樣?
1、怎么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⑴、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和人類的根本利益。
⑵、現階段要按照“三個代表”、“黨的基本路線”、“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標準,選擇正確的價值觀,以便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完成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同時使自己得到發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