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五課 財政稅收和納稅人(1)
2)國家通過財政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板書)請同學們閱讀本框題第4、第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1)列出近年來國家財政支持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幾個大型項目,并說明國家財政在經濟建設支出方面為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2)為什么說國家可以通過財政促進經濟總量和結構的調整,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教師歸納講授)近年來國家財政支持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型項目有:三峽水庫、京九鐵路、南昆鐵路、秦山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沈大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等。為了完成這些大型項目的建設,國家財政在經濟建設的投資方面給予了足夠的支持,從而為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這是畫家通過財政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方面。例如,南昆鐵路的建成,改善了路網布局,它不僅是西南與華南沿海間最便捷的通道,而且還將與欽州的欽、防城港、北海及雷州半島上的湛江一起,構成出海在通道,從而把地域遼闊、發展潛能巨大的西南內陸,與海岸線長、交通發達的華南地區連接起來,形成“背靠在西南,面向東南業”的格局,對大西南的資源開發和從根本上改變貧困落后面貌起到促進作用。又如,京津唐高速公路的建成,由于公路質量的大大提高,動力緊張的狀況得以緩解,從而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國家通過財政促進經濟發展的另一個方面是:通過財政促進經濟總量和結構的調整,以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財政收入代表著國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會總供給的一部分;財政支出會形成貨幣購買力,是社會總需求的一部分。社會經濟的有序運行,要求總需求和總供給達到基本平衡,即二者大致相等。如果二者不平衡,將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利,國家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總需求和總供給,使二者達到平衡。財政具有均衡社會總供求關系的職責和功能。例如,當供給大于需求時,或者當供給小于需求時,國家都可以通過財政支出的數量,來實現物價穩定,達到均衡社會供求總量的目的。在社會總需求的和總供給大致平衡的前提下,二者的內部結構也必須合理。比如,在總需求中,生產資料需求和生活資料需求的比例是5:5,而總供給的比例是6:4,那么生產資料就會積壓,生活資料則會短缺。這樣,雖然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是平衡的,但二者的內部結構不合理,社會經濟也不能正常運行。所以,國家還必須采取措施,使二者達到結構上的合理,才能有得經濟更好地發展。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國家通過控制財政收入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正確處理財政支出中積累性支出與消費性支出的比例關系,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社會消費水平等措施,協調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之間的比例,實現社會需求與社會供給的結構上的相互適應。3)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力地促進科學、教學、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板書)請同學們閱讀本框題第6、第7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1)為什么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需要依靠國家財力的支持?2)大力發展科學、文化、衛生事業的重要意義是什么?近年來,我國出現的“希望工程”和“助學工程”說明了什么問題?(教師歸納講授)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是事業單位,它們不同于企業。因為,它們或者沒有經濟收入,或者可以取得部分收入,但難以維持自身的日常開支,必須依靠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現在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經濟的發展靠科學,科學的進步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大力發展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是實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的教育還不夠發達,有不秒地區的學生因貧困而失學。近年來,社會上出現的“希望工程”和“助學工程”說明國家財政的力量還不夠大,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這就地一步說明,科教文衛事業的大展,有賴于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財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