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五課 財政稅收和納稅人(1)
公共消費作為消費的組成部分,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公共消費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廣場、公園、圖書館、博物館、學校、醫院等設施,都是人們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是滿足人們物質文化需要的重要內容。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本框題的最后幾個自然段,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為什么說積累和消費存在著一致性?2)為什么說積累和消費之間還存在著不一致性?3)怎樣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之間的關系?(1)積累和消費之間具有一致性(板書)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積累和消費個有相互促進的一面。積累主要是用于擴大再生產,而生產的發展是提高消費水平的基礎。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積累和生產的發展,消費水平的提高必然落空。同時,消費是生產的出發占和歸宿。消費水平的提高不僅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熱情,而且可以對生產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生產的發展,促進國民收入的增加和積累的擴大。所以,在國收收入的分配中,積累和消費具有一致性。在社會主義社會,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從根本上說來,國收收入不認用于積累還是用于消費,都是為全體人民謀利益的,因此二者的一致性體現更為明顯。(2)積累和消費之間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板書)在經濟生活中積累和消費之間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因為積累代表社會的共同利益、長遠利益,消費代表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個人利益和社會的目前利益。在一定時間內,國民收入總量是既定的。用于積累的部分過多,消費部分必然相應減少,這樣就會挫傷人們的勞動積極性,降低生產發展速度,增加積累也會落空。同時,消費萎縮,或者消費的增長趕不上生產的增長,生產的擴大和積累的實現也會受到阻礙。當然,消費部分過大,對生產成果搞“分光吃盡”,生產發展沒有后勁,最終也會對消費水平的提高產生不良影響。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積累和消費之間矛盾的一面依然存在。因此,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須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3)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之間相互關系的原則。(板書) 在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加的基礎上,使積累和消費部分都有增長。(板書) 請同學們討論這樣三個問題:第一,為什么要使積累和消費都有所增長?第二,怎樣做才能使積累和 消費都有所增長?第三,積累和消費各增長到什么程度是最合理的?(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講授)在國民收入總量一定的情況下,如果只讓積累增長,用于積累的部分過多,消費部分必然相應減少,這樣就會挫傷人們的勞動積累性,降低生產發展的速度,增加積累也就會落空。如果只讓消費增長,用于消費的部分過大,把生產成果“分光吃盡”,那么生產的發展就會缺乏后勁,最終也不得消費水平的提高。因此,既不能生積累、輕消費,也不能輕積累、重消費,而要兼顧積累和消費。怎樣做才能使積累和消費都有所增長呢?這就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只有生產發展了,國民收入總量增加了,才能使積累和消費都有所增長。請同學們看圖(一)。1978年我國的國民收入是3010億元,而1988年是11533億元。國收收入出現了大幅度增長,其原因是十年間社會生產有了極大的發展。前面已經講過在社會生產過程中采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增加國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只有國收收入總量增加了,才有可能使積累和消費都有所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