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五課 財政稅收和納稅人(1)
下面再請同學們結合以上所講的內容,思考兩個問題:第一,財政收入的意義是什么?第二,財政支出的意義是什么?(教師歸納講授)財政收入的意義有三點;第一,財政收入是財政支出的前提。財政分配是收入與支出的統一過程,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的目的,財政收入則是財政支出的前提和保證,在一般情況下,收入的數量決定著財政支出的規模,收入多才能支出多。因此,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積極雉資金,才能為更多的財政支出創造前提。第二,財政收入是實現國家的職能的財力保證。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社會產品,財政收入正是國家資金的重要手段,對實現國家職能有重要意義。第三,財政收入是正確處理和方面和物質利益關系的重要方式。財政收入的取得不僅僅是個聚集資金的問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取得多少、采取何種方式,關系到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涉及到各方面的物質利益關系的處理。只有在組織財政收入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各種物質利益關系,才能達到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協調分配關系的目的。財政支出的意義有如下四點:第一,財政支出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第二,財政支出促進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鞏固的和完善。第三,財政支出促進了人民物質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第四,財政支出為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提供了物質保證。以上四點我們將在講“財政的作用“,這一問題時展開分析。財政收支平衡和財政赤字(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本框題的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1)什么是財政收支平衡?2)什么是財政赤字?3)為什么說在預算及其執行過程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4)如果財政收入大于支出意味著什么?其結果會怎樣?5)如果財政支出大于收入意味著什么?其結果會怎樣?6)為什么說在預算實際執行過程中,收支完全相抵是很難做到的?(教師歸納講授)財政有收有支,就必然存在著收支關系問題。財政收支平衡指的財政收支之間的對比關系。財政收支對比,不外有三種情況:一是收大于支,有結余;二是支大于收,有赤字;三是收支相等。在編制年度預算(計劃)時,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但是,在預算的實際執行過程及年終的決算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可能出現的只是兩種情況,或是結余,或是赤字。在出現結余的情況下,有一個結余數量大小的區別。如果結余過多,意味著財政資金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運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是不利的。因此,人們自然就會把略有結余視為一種理想的財政平衡的標志。所以,財政收支平衡是指“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在于支出,略有結余”。財政赤字是指“當年國家財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現差額的經濟現象”。在財政赤字中,也有一個數量大小的差別,如果是略有赤字,也應當視為平衡,或是基本平衡。當然,如果財政赤字出現較大數額,則意味闃國家的財政支出要靠借債來維持,這種情況有可能導致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簡稱,引發通貨膨脹。總之,在預算及其執行過程中,收支相抵是最理想的狀態。因為,這時財政資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收大于支,結余過多,或支大于收,出現赤字,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是不利的。但是,在預算的實際執行過程中,收支完全相抵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狀況是不斷變化的,不是靜止的;預算也不可能在完全實現了收入之后再安排支出,而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和預測來編制的。所以,只要不出現很大規模的結余或赤字,都是正常的。財政收支平衡只能大體平衡,不可能是收支絕對相等。通過上述內容的學習,同學們應注意培養自己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