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通用6篇)
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識記高等動物體內主要激素的種類及其生理作用;理解體液中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系統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以及行為的調節機理;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有關研究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高級形式,生命活動變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學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科間綜合的觀念。
態度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了解自己、關注自身健康與行為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自我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高等動物能夠生存的先決條件之一。本節內容集中介紹了動物激素調節的機理,包括:激素的反饋調節;幾種激素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介紹了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遞的過程、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區;介紹了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動物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是動物產生反射乃至產生行為的生理基礎,是生物學基礎知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理解動物的生命活動、動物的行為,以及理解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有關“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的問題,特別是這部分內容中的“興奮沿神經纖維的傳導”、“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內容比較抽象,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而成為本節的難點內容。
雖然動物激素調節的知識比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復雜,但它們有著相似的調節作用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引導使學生逐步體會出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般規律。
在對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有所了解之后,引導學生認識到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動物屬性)的一面,也具有社會屬性(行為受社會道德、法律制約)的一面。使學生了解自身,認識自己,建立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通過備課力求達到使科學方法訓練和能力訓練連續不斷,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知識本身,而且受到系統的科學教育。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有意識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和訓練。遺憾的是這一部分教材內容中并沒有明顯的可供用來進行科學教育的內容。但深挖這部分知識的背后,就會發現人類對動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對動物神經系統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動物身上使用 “切除-添加”方法進行實驗并獲得有關激素調節認識的時間比達爾文實驗的時間還要早。這就使我們可以沿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人們使用的研究方法這條線索不斷強化科學方法的訓練。為了避免學生在認識上出現誤解,在強化科學方法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對高等動物激素的研究,有許多是來自于醫療實踐,起自于對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隨意進行的、無目的的動物實驗。”強調不能隨便進行動物實驗,以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耗時較長。在活動過程 中既要訓練學生的觀察、測量、記錄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耐心、細心、認真實驗的態度。組織好這個實習活動,可以把對學生的能力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教法建議
一.導入 新課:
(一)以活動導入 :
1.方式一:通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屏氣時間的測量,引入對體液調節的介紹。
在新課開始時組織一個小的測量活動,測一測“誰屏住呼吸的時間最長?”,請屏氣時間最長的學生談一談在屏氣最后階段的感受。達到使學生體驗“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人體呼吸運動的調節”。
2.方式二:事先安排好一位學生,囑其在實驗時控制住小腿的運動,表現出“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當學生發現差異、引起思考時,再揭穿謎底。短小而有趣的學生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以復習提問導入 :
通過討論“膝跳反射是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復習反射的概念,區分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導入 對神經調節的介紹。
二.主體知識的呈現方式:
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的介紹可以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人體如何調節?血糖濃度過高或過低時人體如何調節?生長發育如何調節?等等。結合實例、圍繞著問題展開學習,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 中來,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學生活動的組織
1.課堂活動的組織:
通過呈現“摘除、移植雞生殖腺實驗”的結果,提出:“這個實驗表明了哪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問題1:“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雞冠萎縮,也不再產生打鳴和求偶的行為”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問題2:“給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重新移植公雞的生殖腺,公雞恢復了打鳴和求偶的行為”,又說明了什么?
問題3:“公雞的求偶行為是否需要神經系統的參與?”
問題4:“公雞求偶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經系統還是激素?”
問題5:“性腺分泌激素是否是受其他器官的調節控制?”
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總結出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
2.實習活動的組織: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是一項長期、且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實際練習過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因此教師可利用這一機會讓學生鞏固在前一節學過的設計實驗的方法。先提要求,讓學生拿出實驗方案,然后根據設計實驗的要點指導學生修改方案,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并著手準備實驗材料。實驗開始后,對觀察、測量、記錄都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并要求學生把每天的工作情況、觀察到的現象、測量到的數據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最后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時使用。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
設計思想:
1、設計主線
圍繞主題分前后兩部分展開。前一部分主要介紹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后一部分介紹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后通過對“公雞生殖腺的閹割和移植實驗”進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與神經系統共同調控動物行為的。” 在介紹知識的同時,注意總結對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鞏固設計實驗的相關練習,延續科學方法的訓練。
2、課時計劃:以下建議教師可根據各校情況靈活選用。
(1)三課時:以教師啟發性講授和有組織的學生討論形式進行。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通過復習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導出對動物激素的調節應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對糖代謝的調控為代表,了解各種激素在物質代謝的各個環節中是如何發揮調節作用的。第二部分,圍繞激素分泌過程中的激素調節,介紹垂體分泌的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由教師介紹動物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反射弧和神經傳導的細胞學基礎。第二部分,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性神經調節和高級神經活動。
第三課時:通過提供雞的閹割和移植生殖腺實驗的素材,復習、總結內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經系統對動物行為的影響、認識體液調節與神經系統調控在對動物生命活動調節過程中的關系。了解本能行為與非條件反射、后天性行為與條件反射的關系。
(2)四課時:主要以教師講授和部分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
第一課時:從血液中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引入,介紹各種激素對生理活動的調節。
第二課時:從膝跳反射引入,復習反射的種類。介紹神經興奮傳遞的細胞學基礎。
第三課時:從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引入,復習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介紹神經系統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四課時:從組織學生對摘除、移植雞的生殖腺實驗結果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的結論,并總結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的關系。
3、重難點分析
重點:
(1)激素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機理。
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生理活動有較深入的認識。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與植物激素對其自身生命活動的調節既有不同之處,也有著共同之處,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對自身生命活動調節機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對高等動物行為的影響。
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是生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了解激素對動物生理活動調控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為,培養符合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
(3)動物神經系統的調節
神經系統是動物對刺激做出反應的主要結構基礎。了解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特別是植物性神經以及大腦的高級神經中樞對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對于學生了解自身,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難點:
(1)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
由于物質代謝本身是許多連續的化學反應,教材只能對其作簡要的概述,而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也多以結論的形式呈現,學習起來內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為教學的難點內容之一。
(2)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
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變化既抽象,又難于理解,是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又一個難點。
4、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能夠調節自身生命活動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條件之一。調節是生物對體內外變化做出的相應的反應。植物能夠對外環境中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應激性反應。毫無疑問,動物也能對外界變化做出反應。對于體內的變化動物是如何調節的呢?我們來做一個小測驗。
當測量結束時首先要肯定屏氣時間長的學生肺活量大,緊接著要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大家最后都會恢復呼吸,而不受意識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學過程 :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吸引學生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接受方法能力訓練。
能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如果教材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就要設法使學生的手、眼、口“動”起來。由于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動的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為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在連續三次的課堂教學過程 中讓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初學”到“重復”練習使用同一種方法,無疑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步驟一:復習舊知識。“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葡萄糖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主要供能物質。人體每分鐘都會消耗葡萄糖、人在進食后會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學們是否還記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變化的?”
“人體又是如何調控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驟二:通過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謝的什么過程中發揮了調節作用?”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現的“血糖濃度調控過程示意圖”,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前人的科學研究結論——課本知識來認識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激素在糖代謝過程中的調控作用有一個直觀的整體印象,達到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的教學目的。
科學史教育:介紹胰島素的發現過程,說明在研究方法上與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課時
對難點的破解:本課時中的“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兩個內容都比較抽象,難于接受。要破解這個難點還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中的有關知識基礎。配合媒體素材(神經興奮傳導與突觸傳導)突破難點。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說明這個反射弧由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組成。然后說明神經細胞在未受到刺激時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利用媒體素材“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說明突觸是如何將一個神經細胞的興奮傳遞給另一個神經細胞的。
問題一:結合細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經細胞可能怎樣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問題二:結合細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種細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過回憶和復習細胞膜上載體的主動運輸功能以及高爾基體的功能,有助于學生理解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的過程。
第三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膝跳反射是較低級的反射,它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在什么位置上?”引導學生看懂圖,從圖中讀取有關信息。
學生要在圖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難,難的是準確理解“膝”所在具體的位置。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圖4-13與圖4-14結合起來看,準確理解這一功能區的位置。
科學方法與態度教育:
“人們是如何確定這些大腦皮層功能區的?”這樣的問題在學生讀懂了圖4-14后會很自然地提出來。教師要借此機會向學生說明:“這些功能區是醫生通過對病人病情的觀察、記錄和對尸體的解剖分析,結合動物實驗的結果逐步積累和整理出來的。” “這也說明前人是帶著問題去探究的,不能隨隨便便地、無目的地進行實驗。而且,對實驗或觀察到的結果都要做認真的記錄。
第四課時
方法訓練:當對“摘除、移植雞生殖腺的實驗”結果的討論分析結束之后,要求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把“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表示出來,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體液調節
1.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功能的調節;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性激素對生殖活動的調節。
2.激素調節的原理
①下丘腦對激素調節的調控
②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協同作用:例如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對生長發育的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調節血糖濃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
二、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實現反射
3.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三、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1.對雞的閹割和移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
2.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決定動物的行為。
探究活動
調查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治療方案
調查一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案,寫出一份報告。如:關于糖尿病的報告。內容包括:病人的癥狀、醫生是怎樣檢查、怎樣確診的,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是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數值是多少?對糖尿病癥狀產生原因的分析等。
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識記高等動物體內主要激素的種類及其生理作用;理解體液中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系統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以及行為的調節機理;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有關研究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高級形式,生命活動變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學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科間綜合的觀念。
態度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了解自己、關注自身健康與行為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自我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高等動物能夠生存的先決條件之一。本節內容集中介紹了動物激素調節的機理,包括:激素的反饋調節;幾種激素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介紹了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遞的過程、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區;介紹了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動物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是動物產生反射乃至產生行為的生理基礎,是生物學基礎知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理解動物的生命活動、動物的行為,以及理解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有關“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的問題,特別是這部分內容中的“興奮沿神經纖維的傳導”、“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內容比較抽象,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而成為本節的難點內容。
雖然動物激素調節的知識比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復雜,但它們有著相似的調節作用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引導使學生逐步體會出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般規律。
在對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有所了解之后,引導學生認識到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動物屬性)的一面,也具有社會屬性(行為受社會道德、法律制約)的一面。使學生了解自身,認識自己,建立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通過備課力求達到使科學方法訓練和能力訓練連續不斷,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知識本身,而且受到系統的科學教育。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有意識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和訓練。遺憾的是這一部分教材內容中并沒有明顯的可供用來進行科學教育的內容。但深挖這部分知識的背后,就會發現人類對動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對動物神經系統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動物身上使用 “切除-添加”方法進行實驗并獲得有關激素調節認識的時間比達爾文實驗的時間還要早。這就使我們可以沿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人們使用的研究方法這條線索不斷強化科學方法的訓練。為了避免學生在認識上出現誤解,在強化科學方法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對高等動物激素的研究,有許多是來自于醫療實踐,起自于對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隨意進行的、無目的的動物實驗。”強調不能隨便進行動物實驗,以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耗時較長。在活動過程 中既要訓練學生的觀察、測量、記錄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耐心、細心、認真實驗的態度。組織好這個實習活動,可以把對學生的能力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教法建議
一.導入 新課:
(一)以活動導入 :
1.方式一:通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屏氣時間的測量,引入對體液調節的介紹。
在新課開始時組織一個小的測量活動,測一測“誰屏住呼吸的時間最長?”,請屏氣時間最長的學生談一談在屏氣最后階段的感受。達到使學生體驗“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人體呼吸運動的調節”。
2.方式二:事先安排好一位學生,囑其在實驗時控制住小腿的運動,表現出“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當學生發現差異、引起思考時,再揭穿謎底。短小而有趣的學生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以復習提問導入 :
通過討論“膝跳反射是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復習反射的概念,區分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導入 對神經調節的介紹。
二.主體知識的呈現方式:
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的介紹可以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人體如何調節?血糖濃度過高或過低時人體如何調節?生長發育如何調節?等等。結合實例、圍繞著問題展開學習,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 中來,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學生活動的組織
1.課堂活動的組織:
通過呈現“摘除、移植雞生殖腺實驗”的結果,提出:“這個實驗表明了哪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問題1:“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雞冠萎縮,也不再產生打鳴和求偶的行為”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問題2:“給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重新移植公雞的生殖腺,公雞恢復了打鳴和求偶的行為”,又說明了什么?
問題3:“公雞的求偶行為是否需要神經系統的參與?”
問題4:“公雞求偶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經系統還是激素?”
問題5:“性腺分泌激素是否是受其他器官的調節控制?”
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總結出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
2.實習活動的組織: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是一項長期、且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實際練習過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因此教師可利用這一機會讓學生鞏固在前一節學過的設計實驗的方法。先提要求,讓學生拿出實驗方案,然后根據設計實驗的要點指導學生修改方案,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并著手準備實驗材料。實驗開始后,對觀察、測量、記錄都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并要求學生把每天的工作情況、觀察到的現象、測量到的數據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最后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時使用。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
設計思想:
1、設計主線
圍繞主題分前后兩部分展開。前一部分主要介紹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后一部分介紹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后通過對“公雞生殖腺的閹割和移植實驗”進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與神經系統共同調控動物行為的。” 在介紹知識的同時,注意總結對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鞏固設計實驗的相關練習,延續科學方法的訓練。
2、課時計劃:以下建議教師可根據各校情況靈活選用。
(1)三課時:以教師啟發性講授和有組織的學生討論形式進行。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通過復習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導出對動物激素的調節應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對糖代謝的調控為代表,了解各種激素在物質代謝的各個環節中是如何發揮調節作用的。第二部分,圍繞激素分泌過程中的激素調節,介紹垂體分泌的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由教師介紹動物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反射弧和神經傳導的細胞學基礎。第二部分,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性神經調節和高級神經活動。
第三課時:通過提供雞的閹割和移植生殖腺實驗的素材,復習、總結內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經系統對動物行為的影響、認識體液調節與神經系統調控在對動物生命活動調節過程中的關系。了解本能行為與非條件反射、后天性行為與條件反射的關系。
(2)四課時:主要以教師講授和部分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
第一課時:從血液中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引入,介紹各種激素對生理活動的調節。
第二課時:從膝跳反射引入,復習反射的種類。介紹神經興奮傳遞的細胞學基礎。
第三課時:從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引入,復習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介紹神經系統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四課時:從組織學生對摘除、移植雞的生殖腺實驗結果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的結論,并總結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的關系。
3、重難點分析
重點:
(1)激素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機理。
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生理活動有較深入的認識。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與植物激素對其自身生命活動的調節既有不同之處,也有著共同之處,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對自身生命活動調節機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對高等動物行為的影響。
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是生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了解激素對動物生理活動調控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為,培養符合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
(3)動物神經系統的調節
神經系統是動物對刺激做出反應的主要結構基礎。了解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特別是植物性神經以及大腦的高級神經中樞對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對于學生了解自身,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難點:
(1)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
由于物質代謝本身是許多連續的化學反應,教材只能對其作簡要的概述,而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也多以結論的形式呈現,學習起來內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為教學的難點內容之一。
(2)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
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變化既抽象,又難于理解,是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又一個難點。
4、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能夠調節自身生命活動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條件之一。調節是生物對體內外變化做出的相應的反應。植物能夠對外環境中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應激性反應。毫無疑問,動物也能對外界變化做出反應。對于體內的變化動物是如何調節的呢?我們來做一個小測驗。
當測量結束時首先要肯定屏氣時間長的學生肺活量大,緊接著要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大家最后都會恢復呼吸,而不受意識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學過程 :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吸引學生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接受方法能力訓練。
能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如果教材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就要設法使學生的手、眼、口“動”起來。由于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動的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為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在連續三次的課堂教學過程 中讓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初學”到“重復”練習使用同一種方法,無疑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步驟一:復習舊知識。“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葡萄糖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主要供能物質。人體每分鐘都會消耗葡萄糖、人在進食后會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學們是否還記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變化的?”
“人體又是如何調控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驟二:通過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謝的什么過程中發揮了調節作用?”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現的“血糖濃度調控過程示意圖”,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前人的科學研究結論——課本知識來認識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激素在糖代謝過程中的調控作用有一個直觀的整體印象,達到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的教學目的。
科學史教育:介紹胰島素的發現過程,說明在研究方法上與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課時
對難點的破解:本課時中的“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兩個內容都比較抽象,難于接受。要破解這個難點還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中的有關知識基礎。配合媒體素材(神經興奮傳導與突觸傳導)突破難點。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說明這個反射弧由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組成。然后說明神經細胞在未受到刺激時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利用媒體素材“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說明突觸是如何將一個神經細胞的興奮傳遞給另一個神經細胞的。
問題一:結合細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經細胞可能怎樣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問題二:結合細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種細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過回憶和復習細胞膜上載體的主動運輸功能以及高爾基體的功能,有助于學生理解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的過程。
第三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膝跳反射是較低級的反射,它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在什么位置上?”引導學生看懂圖,從圖中讀取有關信息。
學生要在圖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難,難的是準確理解“膝”所在具體的位置。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圖4-13與圖4-14結合起來看,準確理解這一功能區的位置。
科學方法與態度教育:
“人們是如何確定這些大腦皮層功能區的?”這樣的問題在學生讀懂了圖4-14后會很自然地提出來。教師要借此機會向學生說明:“這些功能區是醫生通過對病人病情的觀察、記錄和對尸體的解剖分析,結合動物實驗的結果逐步積累和整理出來的。” “這也說明前人是帶著問題去探究的,不能隨隨便便地、無目的地進行實驗。而且,對實驗或觀察到的結果都要做認真的記錄。
第四課時
方法訓練:當對“摘除、移植雞生殖腺的實驗”結果的討論分析結束之后,要求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把“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表示出來,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體液調節
1.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功能的調節;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性激素對生殖活動的調節。
2.激素調節的原理
①下丘腦對激素調節的調控
②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協同作用:例如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對生長發育的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調節血糖濃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
二、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實現反射
3.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三、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1.對雞的閹割和移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
2.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決定動物的行為。
探究活動
調查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治療方案
調查一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案,寫出一份報告。如:關于糖尿病的報告。內容包括:病人的癥狀、醫生是怎樣檢查、怎樣確診的,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是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數值是多少?對糖尿病癥狀產生原因的分析等。
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識記高等動物體內主要激素的種類及其生理作用;理解體液中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系統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以及行為的調節機理;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有關研究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高級形式,生命活動變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學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科間綜合的觀念。
態度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了解自己、關注自身健康與行為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自我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高等動物能夠生存的先決條件之一。本節內容集中介紹了動物激素調節的機理,包括:激素的反饋調節;幾種激素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介紹了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遞的過程、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區;介紹了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動物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是動物產生反射乃至產生行為的生理基礎,是生物學基礎知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理解動物的生命活動、動物的行為,以及理解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有關“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的問題,特別是這部分內容中的“興奮沿神經纖維的傳導”、“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內容比較抽象,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而成為本節的難點內容。
雖然動物激素調節的知識比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復雜,但它們有著相似的調節作用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引導使學生逐步體會出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般規律。
在對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有所了解之后,引導學生認識到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動物屬性)的一面,也具有社會屬性(行為受社會道德、法律制約)的一面。使學生了解自身,認識自己,建立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通過備課力求達到使科學方法訓練和能力訓練連續不斷,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知識本身,而且受到系統的科學教育。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有意識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和訓練。遺憾的是這一部分教材內容中并沒有明顯的可供用來進行科學教育的內容。但深挖這部分知識的背后,就會發現人類對動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對動物神經系統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動物身上使用 “切除-添加”方法進行實驗并獲得有關激素調節認識的時間比達爾文實驗的時間還要早。這就使我們可以沿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人們使用的研究方法這條線索不斷強化科學方法的訓練。為了避免學生在認識上出現誤解,在強化科學方法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對高等動物激素的研究,有許多是來自于醫療實踐,起自于對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隨意進行的、無目的的動物實驗。”強調不能隨便進行動物實驗,以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耗時較長。在活動過程 中既要訓練學生的觀察、測量、記錄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耐心、細心、認真實驗的態度。組織好這個實習活動,可以把對學生的能力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教法建議
一.導入 新課:
(一)以活動導入 :
1.方式一:通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屏氣時間的測量,引入對體液調節的介紹。
在新課開始時組織一個小的測量活動,測一測“誰屏住呼吸的時間最長?”,請屏氣時間最長的學生談一談在屏氣最后階段的感受。達到使學生體驗“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人體呼吸運動的調節”。
2.方式二:事先安排好一位學生,囑其在實驗時控制住小腿的運動,表現出“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當學生發現差異、引起思考時,再揭穿謎底。短小而有趣的學生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以復習提問導入 :
通過討論“膝跳反射是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復習反射的概念,區分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導入 對神經調節的介紹。
二.主體知識的呈現方式:
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的介紹可以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人體如何調節?血糖濃度過高或過低時人體如何調節?生長發育如何調節?等等。結合實例、圍繞著問題展開學習,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 中來,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學生活動的組織
1.課堂活動的組織:
通過呈現“摘除、移植雞生殖腺實驗”的結果,提出:“這個實驗表明了哪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問題1:“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雞冠萎縮,也不再產生打鳴和求偶的行為”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問題2:“給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重新移植公雞的生殖腺,公雞恢復了打鳴和求偶的行為”,又說明了什么?
問題3:“公雞的求偶行為是否需要神經系統的參與?”
問題4:“公雞求偶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經系統還是激素?”
問題5:“性腺分泌激素是否是受其他器官的調節控制?”
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總結出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
2.實習活動的組織: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是一項長期、且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實際練習過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因此教師可利用這一機會讓學生鞏固在前一節學過的設計實驗的方法。先提要求,讓學生拿出實驗方案,然后根據設計實驗的要點指導學生修改方案,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并著手準備實驗材料。實驗開始后,對觀察、測量、記錄都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并要求學生把每天的工作情況、觀察到的現象、測量到的數據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最后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時使用。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
設計思想:
1、設計主線
圍繞主題分前后兩部分展開。前一部分主要介紹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后一部分介紹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后通過對“公雞生殖腺的閹割和移植實驗”進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與神經系統共同調控動物行為的。” 在介紹知識的同時,注意總結對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鞏固設計實驗的相關練習,延續科學方法的訓練。
2、課時計劃:以下建議教師可根據各校情況靈活選用。
(1)三課時:以教師啟發性講授和有組織的學生討論形式進行。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通過復習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導出對動物激素的調節應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對糖代謝的調控為代表,了解各種激素在物質代謝的各個環節中是如何發揮調節作用的。第二部分,圍繞激素分泌過程中的激素調節,介紹垂體分泌的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由教師介紹動物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反射弧和神經傳導的細胞學基礎。第二部分,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性神經調節和高級神經活動。
第三課時:通過提供雞的閹割和移植生殖腺實驗的素材,復習、總結內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經系統對動物行為的影響、認識體液調節與神經系統調控在對動物生命活動調節過程中的關系。了解本能行為與非條件反射、后天性行為與條件反射的關系。
(2)四課時:主要以教師講授和部分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
第一課時:從血液中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引入,介紹各種激素對生理活動的調節。
第二課時:從膝跳反射引入,復習反射的種類。介紹神經興奮傳遞的細胞學基礎。
第三課時:從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引入,復習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介紹神經系統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四課時:從組織學生對摘除、移植雞的生殖腺實驗結果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的結論,并總結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的關系。
3、重難點分析
重點:
(1)激素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機理。
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生理活動有較深入的認識。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與植物激素對其自身生命活動的調節既有不同之處,也有著共同之處,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對自身生命活動調節機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對高等動物行為的影響。
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是生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了解激素對動物生理活動調控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為,培養符合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
(3)動物神經系統的調節
神經系統是動物對刺激做出反應的主要結構基礎。了解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特別是植物性神經以及大腦的高級神經中樞對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對于學生了解自身,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難點:
(1)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
由于物質代謝本身是許多連續的化學反應,教材只能對其作簡要的概述,而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也多以結論的形式呈現,學習起來內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為教學的難點內容之一。
(2)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
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變化既抽象,又難于理解,是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又一個難點。
4、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能夠調節自身生命活動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條件之一。調節是生物對體內外變化做出的相應的反應。植物能夠對外環境中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應激性反應。毫無疑問,動物也能對外界變化做出反應。對于體內的變化動物是如何調節的呢?我們來做一個小測驗。
當測量結束時首先要肯定屏氣時間長的學生肺活量大,緊接著要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大家最后都會恢復呼吸,而不受意識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學過程 :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吸引學生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接受方法能力訓練。
能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如果教材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就要設法使學生的手、眼、口“動”起來。由于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動的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為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在連續三次的課堂教學過程 中讓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初學”到“重復”練習使用同一種方法,無疑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步驟一:復習舊知識。“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葡萄糖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主要供能物質。人體每分鐘都會消耗葡萄糖、人在進食后會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學們是否還記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變化的?”
“人體又是如何調控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驟二:通過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謝的什么過程中發揮了調節作用?”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現的“血糖濃度調控過程示意圖”,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前人的科學研究結論——課本知識來認識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激素在糖代謝過程中的調控作用有一個直觀的整體印象,達到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的教學目的。
科學史教育:介紹胰島素的發現過程,說明在研究方法上與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課時
對難點的破解:本課時中的“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兩個內容都比較抽象,難于接受。要破解這個難點還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中的有關知識基礎。配合媒體素材(神經興奮傳導與突觸傳導)突破難點。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說明這個反射弧由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組成。然后說明神經細胞在未受到刺激時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利用媒體素材“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說明突觸是如何將一個神經細胞的興奮傳遞給另一個神經細胞的。
問題一:結合細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經細胞可能怎樣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問題二:結合細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種細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過回憶和復習細胞膜上載體的主動運輸功能以及高爾基體的功能,有助于學生理解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的過程。
第三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膝跳反射是較低級的反射,它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在什么位置上?”引導學生看懂圖,從圖中讀取有關信息。
學生要在圖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難,難的是準確理解“膝”所在具體的位置。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圖4-13與圖4-14結合起來看,準確理解這一功能區的位置。
科學方法與態度教育:
“人們是如何確定這些大腦皮層功能區的?”這樣的問題在學生讀懂了圖4-14后會很自然地提出來。教師要借此機會向學生說明:“這些功能區是醫生通過對病人病情的觀察、記錄和對尸體的解剖分析,結合動物實驗的結果逐步積累和整理出來的。” “這也說明前人是帶著問題去探究的,不能隨隨便便地、無目的地進行實驗。而且,對實驗或觀察到的結果都要做認真的記錄。
第四課時
方法訓練:當對“摘除、移植雞生殖腺的實驗”結果的討論分析結束之后,要求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把“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表示出來,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體液調節
1.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功能的調節;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性激素對生殖活動的調節。
2.激素調節的原理
①下丘腦對激素調節的調控
②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協同作用:例如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對生長發育的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調節血糖濃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
二、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實現反射
3.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三、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1.對雞的閹割和移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
2.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決定動物的行為。
探究活動
調查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治療方案
調查一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案,寫出一份報告。如:關于糖尿病的報告。內容包括:病人的癥狀、醫生是怎樣檢查、怎樣確診的,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是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數值是多少?對糖尿病癥狀產生原因的分析等。
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4
教學目的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b.識記)。 2.興奮的傳導、植物性神經調節和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c:理解)。 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和聯系(a:知道)。教學難點 1.興奮的傳導。 2.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教學用具 投影儀;腦模型。 電腦動畫:反射弧模式圖;興奮沿反射弧傳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突觸小體構模式圖;突觸小泡內遞質的釋放作用。 投影片:神經纖維傳導的投影片;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特點的比較表。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結合直觀教學。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引言:在初中生物第二冊第九章中,我們學習過神經調節的基礎知識,知道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現在大家先看四組畫面。 (演示電腦動畫。) 1.脊蛙的搔扒反射;2.馬戲團的狗熊耍雜技;3.經過訓練的狗聽到鈴聲分泌唾液;4.剛出生的小豬吃奶。 提問:哪組畫面屬于非條件反射?什么叫非條件反射?哪組畫面屬于條件反射?什么叫條件反射? (回答:略。) 提問:條件反射有什么意義呢? (回答:大大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環境變化的能力。) 講述:以上我們搞清了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那么究竟什么叫反射呢? (回答: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和動物體對體內和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的反應。) 講述: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提問:反射弧由哪幾部分組成? (回答:略。) 討論:就縮手反射的反射弧(針刺指尖)分析一下反射弧的五部分。 (由學生完成。教師小結,歸納板書要點。) 講述: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完整才能完成反射。試想:當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后,興奮怎樣經過反射弧的各部分從感受器最終到達效應器呢?現在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演示反射弧模式圖,并借助此圖復習神經元結構的知識。(細胞體、突起、神經纖維,為興奮傳導打基礎設伏筆。)] (演示反射過程中興奮沿反射弧傳導的電腦動畫。)提問:根據上述講解、觀察,興奮在一個反射弧上傳導時,有的在一個神經元內(主要在神經纖維上),有時需要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這兩種情況下的傳導方式是否相同呢?教師答:不相同。這是兩種不同的傳導方式。 我們先來研究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講述:(出示神經纖維傳導的模式圖投影片。)神經纖維在未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即物理課中的電勢)表現為膜外正電位、膜內負電位。當某一部位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該部位的膜發生很快的電位變化:膜外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膜內則由負電位變為正電位,但鄰近未興奮部位仍然維持原來的外“正”內“負”。 提問:請同學們按照物理課的電學知識討論一下將會出現哪些情形? (回答:略。) 歸納: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之間形成電位差,有了電荷移動,形成了局部電流。 提問:電流方向如何呢?(要求回答:膜外電流從本興奮部位流向興奮部位,膜內則相反。) 結論:在膜內外形成了局部電流回路。可用示波器記錄到其存在。 講述:這種局部電流又刺激相鄰的未興奮部位發生上述同樣的電位變化,又產生局部電流。依次進行下去,興奮則不斷向前傳導,已興奮部位又依次恢復原先電位。 需要說明的是興奮傳導在神經纖維上以電流形式進行,但它與電流在金屬導線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演示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全過程的電腦動畫,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理解。) 提問:當興奮傳導到神經纖維(如軸突)的末稍時,怎樣到達下一個神經元呢?也就是在不同的神經元之間,興奮是如何傳遞的呢? 講述: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 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相接觸的部位叫做突觸。 (演示突觸小體結構模式圖。) 講述:邊指圖邊講解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軸突末梢經多次分支,每個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狀或球狀小體,叫突觸小體,這些突觸小體可以與多個神經元細胞體或樹突相接觸,形成突觸。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突觸由三部分構成: ①突觸前膜——突觸小體的膜; ②突觸后膜——與突觸前膜相對應的胞體膜或樹突膜; ③突觸間隙——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之間存在的間隙。 突觸小體內近前膜處含大量突觸小泡,內含化學物質——遞質。 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小體時,其中的突觸小泡就釋放遞質進入間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經元興奮或抑制(聯系生活實例加以分析說明)。這樣興奮就從一個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 (用電腦動畫演示上述過程。) 請同學們閱讀“細胞間傳遞部分”的倒數第二段內容,閱讀后回答問題。 提問: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嗎?為什么? (回答:是單向的。因為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內,只能由前膜釋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經元興奮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傳遞。) 小結:本節課的內容以興奮的傳導為重點,整個過程連續起來可表示為:刺激——膜電位變化——突觸小泡內遞質釋放——膜電位變化。 大家在掌握上述內容時,一定要注意聯系模式圖,并注意在實際中的應用。如臨床上用藥物局部麻醉的機理是什么?(藥物抑制突觸小泡釋放遞質,興奮不能傳遞。) 提問:我們知道,進食后食物要消化,食物消化的過程離不開胃腸蠕動。你能感覺到胃腸蠕動嗎?為什么? 胃腸蠕動我們是感覺不到的。原來調節其活動的神經叫植物性神經。什么叫植物性神經呢?植物性神經調節作用有何特點?有關這部分內容請同學們課下閱讀課外讀“植物性神經調節”。 (第二課時) 初中生物課中我們已經學習過人的大腦皮層中有神經中樞,如: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等。 請同學們根據初中已學過的知識回答下面的幾個問題:提問:中樞神經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回答:腦、脊髓。)提問;中樞神經與神經中樞相同嗎? (回答:不相同。) 提問:人和高等動物的高級神經中樞指什么?。 (回答:大腦皮層。) 講述: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大腦皮層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中起著主導作用。它無論在控制軀體運動、人類的語言活動和內臟活動方面都是如此。下面我們首先看看大腦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出示腦模型,并找到中央前回。) 軀體各部分的運動機能在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都有它的代表區,第一運動區的機能有哪些特征呢? 當刺激中央前回頂部時,可引起下肢運動;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時,倒出現頭部器官運動;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時,可以出現相應器官運動。這不僅說明軀體各部分運動機能在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都有其代表區,而且二者位置關系倒置。即:中央前回從頂部→底部,正好與軀體代表區從下肢→頭部相對應。 同學們看課本圖4-14,并注意圖下注釋。 講述:從圖可以發現,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的代表區范圍的大小只與軀體運動的精細復雜程度有關,而與軀體的大小無關。如人類最靈巧的手雖然在整個人體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大腦皮層代表區中所占的區域卻很大;又如:我們的一張小巧的嘴,卻在大腦皮層代表區張開大口占據“地盤”;人體的軀干雖然占了人體的很大體積,但在大腦皮層代表區的范圍卻只有很小一部分。因此,運動區的機理主要有上述兩點特征。 講述:語言活動是人類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語言功能在大腦皮層也有其特定代表區域,我們稱之為言語區。 (看課本中圖4—15。) 臨床資料表明:當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區)受到損傷時,會導致運動性失語癥,即病人能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談話,但不能講話,不能用語詞表達自己的思想;當皮層額上回后部(h區)受到損傷時,則會出現病人會講話、會書寫,能看懂文字,卻聽不懂別人講話,這種情況叫做聽覺性失語癥。 注意兩類“失語癥”的核心分別為: 不能講話——運動性失語癥 聽不懂——聽覺性失語癥 另外,臨床資料表明,當大腦皮層某些區域受損,還會造成 失寫癥、失讀癥等。 下面請大家閱讀大腦皮層與內臟活動相關的兩段內容(包括小字部分,了了解大腦皮層與內臟活動的聯系以及下丘腦的重 要調節作用。 小結:總之,神經系統是人和高等動物的主要的功能調節系統,各項生命活動一般都是在大腦皮層、下丘腦、植物性神經等共同調節作用下才得以協調進行。 通過初中生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腦干中有心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脊髓灰質里有排便中樞、排尿中樞;通過對本冊小字部分的閱讀,我們也了解到,位于間腦的下丘腦與內臟活動密切相關。它們的活動都要受到高級神經中樞的調控。這說明神經系統各部分的調節作用是相互配合、協調一致的,正是由于神經系統的協調統一,機體才能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以適應內部和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 研究結果還證實:大腦兩半球的作用也存在類似特點,互相協調、互相補充。如,左半球支配說話、寫字,并在進行數學計算和抽象推理等方面起決定作用;而右半球在形象思維、認識空間、理解音樂和理解復雜關系方面的能力則優于左半球。二者優勢互補、共同開發,有助于人體的全面發展。 以上我們學習了有關神經調節的一些新的知識。前面大家還學習過動物體液調節的相關知識,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在動物體內是同時存在的,都是機體調節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二者這兩種調節作用共同協調相輔相成,一方面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都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樞神經系統調節的;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如甲狀腺激素就是大腦的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在上述這兩種調節作用中動物的各項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調節。 但是由于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體液調節主要是激素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而發揮調節作用的。因此,這兩種調節方式各有不同的特點,下面我們比較一下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不同特點。 (投影展示表4-2。表中只給比較項目,具體內容采取先讓學生討論,然后教師提問的方式完成。) 小結:人和高等動物的神經系統結構復雜,調節功能也很多,既有各自的獨立性,更表現出高度的協調統一,神經系統的調節還與激素調節相互配合,使機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使生物體各項生命活動得以順暢有序地進行,以適應機體內部對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板書設計二、神經調節(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1.反射 非條件反射(先天的);條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缺一不可)。(二)興奮的傳導 1.神經纖維上傳導(1)未受刺激時:膜外——正電位膜內——負電位(2)某部位受刺激生興奮時,該部位膜外由“正”→“負”膜內由“負”→“正”(3)電位差→電荷移動→局部電流→局部電流回路 (4)興奮以電流的方式沿著神經纖維迅速向前傳導 2.細胞間的傳遞(1)突觸的定義 (2)突觸的結構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3)突觸小泡內遞質的釋放作用(4)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是單向的(三)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 1.中央前回第一運動區(1)中央前回皮層代表區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2)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代表區范圍的大小與軀體大小無關,而與軀體運動的復雜精細程度有關。 2.言語區(1)運動性失語癥(2)聽覺性失語癥 3.大腦皮層與內臟活動的聯系 4.神經系統各部分的協調統一 (四)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與聯系
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識記高等動物體內主要激素的種類及其生理作用;理解體液中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系統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以及行為的調節機理;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有關研究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高級形式,生命活動變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學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科間綜合的觀念。
態度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了解自己、關注自身健康與行為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自我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高等動物能夠生存的先決條件之一。本節內容集中介紹了動物激素調節的機理,包括:激素的反饋調節;幾種激素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介紹了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遞的過程、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區;介紹了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動物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是動物產生反射乃至產生行為的生理基礎,是生物學基礎知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理解動物的生命活動、動物的行為,以及理解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有關“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的問題,特別是這部分內容中的“興奮沿神經纖維的傳導”、“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內容比較抽象,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而成為本節的難點內容。
雖然動物激素調節的知識比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復雜,但它們有著相似的調節作用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引導使學生逐步體會出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般規律。
在對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有所了解之后,引導學生認識到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動物屬性)的一面,也具有社會屬性(行為受社會道德、法律制約)的一面。使學生了解自身,認識自己,建立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通過備課力求達到使科學方法訓練和能力訓練連續不斷,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知識本身,而且受到系統的科學教育。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有意識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和訓練。遺憾的是這一部分教材內容中并沒有明顯的可供用來進行科學教育的內容。但深挖這部分知識的背后,就會發現人類對動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對動物神經系統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動物身上使用 “切除-添加”方法進行實驗并獲得有關激素調節認識的時間比達爾文實驗的時間還要早。這就使我們可以沿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人們使用的研究方法這條線索不斷強化科學方法的訓練。為了避免學生在認識上出現誤解,在強化科學方法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對高等動物激素的研究,有許多是來自于醫療實踐,起自于對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隨意進行的、無目的的動物實驗。”強調不能隨便進行動物實驗,以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耗時較長。在活動過程 中既要訓練學生的觀察、測量、記錄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耐心、細心、認真實驗的態度。組織好這個實習活動,可以把對學生的能力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教法建議
一.導入 新課:
(一)以活動導入 :
1.方式一:通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屏氣時間的測量,引入對體液調節的介紹。
在新課開始時組織一個小的測量活動,測一測“誰屏住呼吸的時間最長?”,請屏氣時間最長的學生談一談在屏氣最后階段的感受。達到使學生體驗“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人體呼吸運動的調節”。
2.方式二:事先安排好一位學生,囑其在實驗時控制住小腿的運動,表現出“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當學生發現差異、引起思考時,再揭穿謎底。短小而有趣的學生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以復習提問導入 :
通過討論“膝跳反射是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復習反射的概念,區分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導入 對神經調節的介紹。
二.主體知識的呈現方式:
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的介紹可以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人體如何調節?血糖濃度過高或過低時人體如何調節?生長發育如何調節?等等。結合實例、圍繞著問題展開學習,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 中來,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學生活動的組織
1.課堂活動的組織:
通過呈現“摘除、移植雞生殖腺實驗”的結果,提出:“這個實驗表明了哪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問題1:“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雞冠萎縮,也不再產生打鳴和求偶的行為”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問題2:“給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重新移植公雞的生殖腺,公雞恢復了打鳴和求偶的行為”,又說明了什么?
問題3:“公雞的求偶行為是否需要神經系統的參與?”
問題4:“公雞求偶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經系統還是激素?”
問題5:“性腺分泌激素是否是受其他器官的調節控制?”
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總結出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
2.實習活動的組織: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是一項長期、且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實際練習過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因此教師可利用這一機會讓學生鞏固在前一節學過的設計實驗的方法。先提要求,讓學生拿出實驗方案,然后根據設計實驗的要點指導學生修改方案,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并著手準備實驗材料。實驗開始后,對觀察、測量、記錄都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并要求學生把每天的工作情況、觀察到的現象、測量到的數據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最后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時使用。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
設計思想:
1、設計主線
圍繞主題分前后兩部分展開。前一部分主要介紹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后一部分介紹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后通過對“公雞生殖腺的閹割和移植實驗”進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與神經系統共同調控動物行為的。” 在介紹知識的同時,注意總結對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鞏固設計實驗的相關練習,延續科學方法的訓練。
2、課時計劃:以下建議教師可根據各校情況靈活選用。
(1)三課時:以教師啟發性講授和有組織的學生討論形式進行。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通過復習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導出對動物激素的調節應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對糖代謝的調控為代表,了解各種激素在物質代謝的各個環節中是如何發揮調節作用的。第二部分,圍繞激素分泌過程中的激素調節,介紹垂體分泌的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由教師介紹動物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反射弧和神經傳導的細胞學基礎。第二部分,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性神經調節和高級神經活動。
第三課時:通過提供雞的閹割和移植生殖腺實驗的素材,復習、總結內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經系統對動物行為的影響、認識體液調節與神經系統調控在對動物生命活動調節過程中的關系。了解本能行為與非條件反射、后天性行為與條件反射的關系。
(2)四課時:主要以教師講授和部分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
第一課時:從血液中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引入,介紹各種激素對生理活動的調節。
第二課時:從膝跳反射引入,復習反射的種類。介紹神經興奮傳遞的細胞學基礎。
第三課時:從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引入,復習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介紹神經系統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四課時:從組織學生對摘除、移植雞的生殖腺實驗結果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的結論,并總結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的關系。
3、重難點分析
重點:
(1)激素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機理。
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生理活動有較深入的認識。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與植物激素對其自身生命活動的調節既有不同之處,也有著共同之處,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對自身生命活動調節機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對高等動物行為的影響。
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是生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了解激素對動物生理活動調控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為,培養符合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
(3)動物神經系統的調節
神經系統是動物對刺激做出反應的主要結構基礎。了解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特別是植物性神經以及大腦的高級神經中樞對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對于學生了解自身,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難點:
(1)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
由于物質代謝本身是許多連續的化學反應,教材只能對其作簡要的概述,而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也多以結論的形式呈現,學習起來內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為教學的難點內容之一。
(2)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
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變化既抽象,又難于理解,是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又一個難點。
4、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能夠調節自身生命活動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條件之一。調節是生物對體內外變化做出的相應的反應。植物能夠對外環境中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應激性反應。毫無疑問,動物也能對外界變化做出反應。對于體內的變化動物是如何調節的呢?我們來做一個小測驗。
當測量結束時首先要肯定屏氣時間長的學生肺活量大,緊接著要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大家最后都會恢復呼吸,而不受意識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學過程 :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吸引學生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接受方法能力訓練。
能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如果教材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就要設法使學生的手、眼、口“動”起來。由于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動的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為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在連續三次的課堂教學過程 中讓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初學”到“重復”練習使用同一種方法,無疑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步驟一:復習舊知識。“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葡萄糖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主要供能物質。人體每分鐘都會消耗葡萄糖、人在進食后會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學們是否還記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變化的?”
“人體又是如何調控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驟二:通過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謝的什么過程中發揮了調節作用?”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現的“血糖濃度調控過程示意圖”,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前人的科學研究結論——課本知識來認識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激素在糖代謝過程中的調控作用有一個直觀的整體印象,達到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的教學目的。
科學史教育:介紹胰島素的發現過程,說明在研究方法上與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課時
對難點的破解:本課時中的“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兩個內容都比較抽象,難于接受。要破解這個難點還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中的有關知識基礎。配合媒體素材(神經興奮傳導與突觸傳導)突破難點。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說明這個反射弧由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組成。然后說明神經細胞在未受到刺激時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利用媒體素材“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說明突觸是如何將一個神經細胞的興奮傳遞給另一個神經細胞的。
問題一:結合細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經細胞可能怎樣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問題二:結合細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種細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過回憶和復習細胞膜上載體的主動運輸功能以及高爾基體的功能,有助于學生理解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的過程。
第三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膝跳反射是較低級的反射,它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在什么位置上?”引導學生看懂圖,從圖中讀取有關信息。
學生要在圖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難,難的是準確理解“膝”所在具體的位置。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圖4-13與圖4-14結合起來看,準確理解這一功能區的位置。
科學方法與態度教育:
“人們是如何確定這些大腦皮層功能區的?”這樣的問題在學生讀懂了圖4-14后會很自然地提出來。教師要借此機會向學生說明:“這些功能區是醫生通過對病人病情的觀察、記錄和對尸體的解剖分析,結合動物實驗的結果逐步積累和整理出來的。” “這也說明前人是帶著問題去探究的,不能隨隨便便地、無目的地進行實驗。而且,對實驗或觀察到的結果都要做認真的記錄。
第四課時
方法訓練:當對“摘除、移植雞生殖腺的實驗”結果的討論分析結束之后,要求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把“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表示出來,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一、體液調節
1.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功能的調節;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性激素對生殖活動的調節。
2.激素調節的原理
①下丘腦對激素調節的調控
②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協同作用:例如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對生長發育的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調節血糖濃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
二、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實現反射
3.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三、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1.對雞的閹割和移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
2.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決定動物的行為。
探究活動
調查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治療方案
調查一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案,寫出一份報告。如:關于糖尿病的報告。內容包括:病人的癥狀、醫生是怎樣檢查、怎樣確診的,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是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數值是多少?對糖尿病癥狀產生原因的分析等。
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6
教學目的 1.激素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a:知道)。 2.神經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a:知道)。 3.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a:知道)。 教學重點 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教學難點 先天性行為(包括趨性、非條件反射、本能)與后天性行為(包括印隨、模仿、條件反射等)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教學用具 投影片:激素調節與行為的導讀思考題;先天性行為與后天性行為的遮覆式比較表格;草履蟲應激性實驗;育雛的母雞和小貓;大山雀偷飲牛奶;狗吃肉分泌唾液和鈴聲引起狗分泌唾液的示意圖。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與學生閱讀、歸納相結合。 講述與談話、觀察相結合。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引言:前面我們學習的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是對動物個體的代謝活動、生長、發育、繁殖等的調節活動。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動物行為雖然是以動物個體為基礎,但很大程度上是表現為生理基礎在同種個體之間(種群內部)或不同種個體之間的復雜生命活動。因此生命調節的含義就更加豐富。范疇就更大了。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初中學過的有關動物行為的知識。提問:初中學過哪些動物的行為? (回答:略。)、 提問:根據行為的來源,可將這些行為分為幾類? (回答:兩類,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提問:這些行為的產生都需要哪些系統的直接參與? (回答: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講述:我們今天就重點學習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與動物行為的關系。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閱讀“激素調節與行為”這部分內容,并注意以下三個問題(出示投影片:“激素調節與行為”導讀思考題。)1.激素調節在動物的哪些行為中表現明顯?2.請用最簡單的表述方法,總結一下激素調節的作用機理。(學生閱讀,教師巡視。大部分同學閱讀完時,組織學生回答問題1。) (甲回答:激素調節在動物的性行為和對幼仔的照顧方面表現明顯) (乙回答:激素調節在動物的繁殖行為方面表現明顯。引導:兩位同學回答得都很好。乙同學的回答與教材表述有些不同,請你解釋一下你是如何理解繁殖行為與性行為,以及對幼仔的照顧行為之間的關系的? (回答:繁殖行為主要包括雌雄兩性動物的識別、占有繁殖的空間、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對子代的哺育等。性行為和對幼仔的照顧行為可涵蓋在繁殖行為中,因此,繁殖行為對性行為和對幼仔照顧行為來說是大概念。) 講述:關于問題2請兩位同學(該同學的選定應根據巡視掌握的情況定)上黑板寫出自己總結的情況,其他同學對照自己的總結分析一下是否合理。 (甲板書:見板書欄。) (乙板書:見板書欄) 評價:甲和乙都總結得很好,概括性都很高,特別是乙。具體在這節內容中,主要講述的是激素對繁殖行為的調控,因而甲的總結更貼近課本內容,但乙的總結概括了所有腺體激素在行為調控中的機理,可以說是激素對行為調節的通式。講述:下面我們來看問題3,請另外一些同學發表自己的見(甲回答:每年春天的夜間會聽到雄貓和雌貓在墻沿或屋頂上“二重唱”,這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在貓體內作用的結果。) (乙回答:每年春季,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銜泥做窩,產卵育雛,也是性激素對繁殖行為調節的例。) 講述:甲乙兩位同學所舉例子都很好,很貼切。現在我們學習下一個問題,神經調節與行為。請同學們閱讀這部分內容(除課文最后一段),并注意用最簡練的文字,填寫下列表格。(出示投影片:先天性行為與后天性行為的遮覆式比較表格。)類型先天性行為后天性行為趨性非條件發射本能印隨模仿條件發射概念 舉例 特點 異同點 (注:填寫表格時需用到初中“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生理基礎”、“人類的神經調節”兩節知識,因此課前教師需布置學生復習) (教師巡視,待同學完成時,把投影片遮蓋部分打開,顯示答案。請同學們對照檢查。并強調在先天性行為與后天性行為中趨性、非條件反射、本能之間,印隨、模仿、條件反射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為幫助同學真正理解上述概念,可舉如下事例進行分析。)事例1:(出示投影片:草履蟲應激性實驗)當草履蟲培養液與清水滴連通時,草履蟲聚集在培養液滴處;當在培養液滴邊放一·粒食鹽時,草履蟲向清水滴處聚集。 (回答:草履蟲的這一行為屬于趨性。)事例2:用針輕輕地刺激蚯蚓身體的后部,可以看到它只是身體后部很快地發生反應,而身體的前部反應比較微弱。 (回答:該行為屬于非條件反射。) 事例3:(出示投影片:育雛的母雞和小貓)一只失去雛雞的母雞,會把兩只失去母貓的小貓當成自己的雛雞,對小貓給以無微不至的關懷,而小貓也安然地接受母雞的撫愛;跟隨母雞行走,把母雞當作自己的貓媽媽。 (回答:母雞的行為屬于本能,小貓跟隨母雞的行為屬于印隨。) 事例4:(出示投影片:大山雀偷飲牛奶)若干年前在英格蘭,人們發現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開了放在門外的奶瓶的蓋,它偷飲了牛奶,后來過了不久,其他的大山雀也學會了偷飲牛奶。 (回答:大山雀的行為屬于模仿。) 事例5:(出示投影片:狗吃肉分泌唾液和鈴聲引起狗分泌唾液示意圖)狗吃肉時分泌唾液;后來,人們在狗吃肉前先搖鈴,經過若干次訓練后,只要鈴聲響起,不給肉,狗也分泌唾液。 (回答:狗吃肉時分泌唾液屬于非條件反射;鈴聲響起,沒有肉吃,仍分泌唾液屬條件反射。) 講述:通過以上事例的分析,大家不僅對各種行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還知道除單細胞動物外,其他動物的行為無論趨性、非條件反射、本能,還是印隨、模仿、條件反射,都離不開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神經系統越發達的動物,行為的表現也就越復雜,適應環境的能力也越強。現在請同學們閱讀本課最后一段,注意弄清楚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提問: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是什么? (回答:略。) 小結:本節所學內容中,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是重點。課后,請同學們結合實例進行分析。附表: 項目概念舉例特點異同點先天
性行
為趨性動物對環境因素的刺激所引起的最簡單單的定向反應。臭蟲趨熱性。魚類趨光性。從單細胞動物開始出現。①生來就有;②遺傳物質決定 ①是對環境適應的結果;非條件反射動物身體某一部分的運動反應。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從具有神經系統的動物開始出現。本能由一系列非條件反射按一定順序連鎖發生構成的蜜蜂采蜜。蜘蛛織網。許多非條件反射的有機集合。后天
性行
為印隨剛孵化的動物對于第一次接觸到的能活動的較大物體都能緊緊追隨。剛孵化的小天鵝,跟著母天鵝游水。剛孵化的小雞,緊隨母雞左右。剛孵化出的動物具有此行為。①根據后天經驗生成;②環境決定(也有先天的基因基礎)②與神經調節有關。除單細胞動物外,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模仿是學習的一種形式,主要表現在幼年動物對年長者的行為進行模仿。小雞模仿母雞用爪扒地索食。
幼黑猩猩學從樹洞取食白蟻。幼年動物學習的主要形式。條件
反射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學習和體驗新事物,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建立的反射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聽到鈴聲,狗分泌唾液。吃過梅的人在看到或談到梅時會分泌唾液。幼年,成年動物都可建立,但需強化板書設計三、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一)激素調節與行為 (二)神經調節與行為 神經系統越發達,行為表現越復雜,適應環境能力越強。 (三)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相互協調作用,神經調節處于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