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和孩子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朗讀、討論,領會作品主題及教育意義。
過程與方法:學習分析人物的方法,體會本文生動、精彩的語言。
情感價值與態度:培養學生待人真誠、無私的品質。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的方法,品味生動、精彩的語言。
教學難點:巨人的變化和結果與文章主題的關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愛心能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今天我們學習的童話《巨人和孩子》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板書課題《巨人和孩子》
二、課前自讀檢查
1.本文是( )國作家( )寫的一篇( )。
2.童話有什么特點?(生答后出示小黑板)
3.讀準加點字的音并解詞
棲( )息:停留。 肆( )意:由著自己的性子;任意。
聆( )聽:恭敬地聽。 翩翩( )起舞:形容輕快地跳舞。
4. 回憶作者的寫作思路。(師生共同完成)
三、授新課。
1. 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內容,理出文章結構。
明確: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駐花園
第二部分(3—10):巨人自私——禁孩嬉戲————冬駐花園
第三部分(11—21):巨人省悟——與孩共玩————春回花園
2. 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1)孩子們給巨人的花園帶來了什么變化?
2)巨人是怎樣由自私變得充滿愛心的?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意在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思路點撥1)巨人由于自私帶來什么后果?
2)孩子到來,花園發生什么變化?
3)哪件事使巨人深受感動,深深覺悟,變得充滿愛心?
引生歸納主題:愛心使人歡樂,自私使己痛苦。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全班交流,領悟主旨,探究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1.轉變前巨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私),從哪些語言和行動中可以看出?
重點抓住巨人粗聲粗氣地吼叫“我的花園就是我自己的花園”,“我不準外人來這里玩”的語言模仿體會其自私的特點。
2. 自私的巨人趕走孩子們后巨人的花園里變成了怎樣的景象?此時巨人的心情(心理感受)是怎樣的?孩子們呢?
巨人的花園里終年是寒冬,只有北風、冰雹,還有霜和雪在園中的林間上竄下跳。小鳥無心唱歌,樹兒忘了開花;春天再也沒有出現,夏天也不見蹤影,也沒有秋天(第8、10自然段)。巨人悄悄來到了小男孩的身后,雙手輕輕托起孩子放在樹枝上。“悄悄”“輕輕”表明巨人怕嚇著小男孩,非常喜愛孩子的心情。
3. 轉變后巨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哪些行動和語言可以證明?
①仿照(1)、(2)對比找出;②引導學生重點品味“悄悄”和“輕輕”兩個詞和砍倒圍墻的動作,朗讀“孩子們,這是你們的花園了”的語言,體會出巨人內心勃發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