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和孩子》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1、培養待人真誠無私的品質;
2、了解童話的特點;
3、通過朗讀、討論、領會作品主題,認識作品意義;
4、體會本文生動精彩的語言。
重點難點:
理清結構,概括內容,分析形象。
弄清巨人的變化和結果對文章主題的關系。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作者。
二、閱讀要求
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了解內容,整體把握。
2、劃分課文結構,概括各部分內容。
三、字詞的落實。
1、音、形、義
棲息 聆聽 戲耍 徘徊
煙囪 肆意 哭泣 咆哮
樂不可支: 妙不可言:
欣喜若狂: 翩翩:
不知所措: 感化:
四、分析結構與內容。
學生討論后歸納。
第一部分:(1、2段)寫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的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寫巨人回來后禁止孩子們進入他的花園,致使花園里沒有了春夏秋三季,而只剩下了肆虐的嚴冬。
第三部分:(11、12段)寫孩子們給花園里帶來了春天,給巨人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五、分析巨人形象。
1、為自私付出沉重代價的巨人在封閉花園后帶來的后果是什么?
明確:第8、10段。
2、是什么原因使花園里又出現了春天的景象?
明確:第13段。
3、使巨人深受感動,幡然悔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悔悟之后的巨人做了些什么?
(13~15段)
4、你覺得課文最讓你感動的是哪個情節?這個情節說明了什么?
5、這些巨大的令人激動的變化源于“巨人”的什么變化?
六、欣賞課文的藝術特色。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段有感情地朗讀,并簡單談淡喜歡的理由。
(1) 師: 本文語言生動 形象 準確,請同學們找出來,加以分析。
生:a 第2段,花園長滿了。。。。。青草用“綠茸茸的”;桃花用“粉撲撲的團團”;果實用“累累的”用疊音詞來表達一種歡快喜愛之情。
師: 生動形象的語言離不開準確的動詞 形容詞,離不開擬人 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請同學們找出來,分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