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教學目標
1.掌握文章中一些重點生字詞的讀音及字形。
2.了解文章的內容和情節。
3.學習分角色朗讀的技巧和方法。
4.在討論和表達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增強思想認識的深度。
5.認識三種人的悲劇性。
6.感受魯迅先生痛苦的絕望和深沉的悲哀。
7.摒棄奴才和聰明人的人性弱點,學習傻子高貴的精神品質,完善自我人格。
教學重點
認識三種人的悲劇性。
教學難點
1.理解文章“笑著哭”的風格。
2.體會魯迅先生的絕望和悲哀心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他是偉大的文學家,“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他也是偉大的思想家,助國人吶喊,為民族彷徨;他更是偉大的革命家,“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K敲褡逦幕母呱,巍然屹立;是民族歷史的長河,永遠奔流。他就是中華民族的精魂——魯迅先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二、學生自讀課文,梳理文章的生字詞。讓學生復述文章的故事情節。
三、學生對文章進行分角色朗讀。
要求:讀音準確,聲情并茂,表現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
第一組3名同學,讀到“可見天理沒有滅絕……”。
第二組4名同學,讀剩余部分。
四、探討奴才的形象特點。
1.聰明人、傻子、奴才這三個人中,文章首先刻畫的是哪一個人物?是從哪些方面來刻畫的?
奴才。是從奴才的語言、表情、心理和行動四個方面來刻畫的。
2.文章首先刻畫的是奴才,重點刻畫的也是奴才!芭趴偛贿^是尋人訴苦。”他為什么這樣熱衷于訴苦?
因為奴才處境非常悲慘,所以他通過訴苦來緩解內心的痛苦,獲得別人的同情和安慰。
3.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奴才處境悲慘?
訴苦的語言——吃的差,住的差,工作多,受鞭打。
訴苦的表情——“他悲哀地說,眼淚聯成一線,就從眼角上直流下來。”
4.你認為奴才訴苦經中的哪一段寫得最好?為什么?
“可是做工是晝夜無休息的:清早擔水晚燒飯,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張傘,冬燒汽爐夏打扇。半夜要煨銀耳,侍候主人耍錢;頭錢從來沒分,有時還挨皮鞭……。”
這段話:(1)生動地表現了奴才飽受壓榨的悲慘境遇。
(2)經常找人訴苦,熟能成誦,帶著一種職業性的熟練。
(3)作者用輕松詼諧的筆調諷刺奴才通過訴苦來獲得安慰的做法。
5.奴才怎樣才能改變自己的悲慘處境?(討論)
奴才應該斗爭,為自己爭得做人的權利和自由。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奴才的斗爭將是極其艱苦的,而且很可能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只有斗爭才會獲得人權和自由。雖然奴才并不一定獲得整個世界,但他“失去的是鎖鏈”,得到的是做人的尊嚴和權利。
6.傻子熱情地幫助奴才,奴才對傻子的言行持何種態度?
“混帳!”那人大叫起來,使他吃驚了。(驚訝)
“這怎么行?……”“這不行!主人要罵的!”(反對)
“人來呀!強盜在毀咱們的屋子了!快來呀!遲一點可要打出窟窿來了!……”他哭嚷著,在地上團團地打滾。一群奴才都出來了,將傻子趕走。(誣蔑 出賣)
7.奴才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茍且偷生、愚昧無知、卑劣無恥。
五、總結。
奴才對于現實生活茍且偷生,通過尋人訴苦,來自我安慰;他沒有把希望寄托在傻子身上,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主子身上,幻想主子大發慈悲,賞識自己,從而提高自己的地位,擺脫悲慘的命運,這是何等的愚昧無知!更為嚴重的是他出賣傻子,向主子邀功,向主子討好,又是何等卑劣無恥。奴才可憐、可悲、更可恨!我們哀其不幸,更怒其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