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第二課時
一、探討傻子的形象特點。
1.討論:傻子傻嗎?為什么?
不傻。因為他無私忘我、誠實熱情、敢作敢為。
尼采說過:“一切的大愛高出于憐憫。”傻子的這種無私忘我、誠實熱情、敢作敢為的精神的確令人敬佩,但是他對奴才的幫助過于盲目,有些沖動,應該先對傻子進行思想啟蒙,從精神思想上幫助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傻子的悲慘命運。
教師總結:盡管傻子也有自己的不足,但是傻子的精神還是非常偉大的。這種精神,也正是魯迅先生所倡導和頌揚的。
2.既然傻子不傻,魯迅先生為什么稱之為“傻子”?
從聰明人的視角看他無私忘我,是傻的;從奴才的視角看,被奴才利用,被更多的奴才驅趕,是傻的;從社會的視角看,他不同于許許多多的庸人、市儈、騙子,是社會上的少數派,是傻的。傻子寄寓了魯迅先生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沉痛哀嘆。
二、探討聰明人的形象特點。
1.哪些方面表現出了聰明人的“聰明”?
從聰明人的語言、表情和行為可以看出來。聰明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只是用語言安慰同情奴才,并沒有用實際行動幫助他。
2.你如何看待聰明人的“聰明”?
不是聰明,而是巧言令色、虛偽圓滑、慣于欺騙。
三、探討文章的內容風格。
1.你認為這篇文章是喜劇還是悲劇?為什么?
以喜劇的形式,表達悲劇的內容。
嬉笑中的怒罵,詼諧中的哭聲,是一種“笑著哭”的風格。
2.“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篇文章的悲劇性表現在什么地方?
從奴才來看,他茍且偷生,不思斗爭,也不想斗爭,甚至積極維護主子的統治,要以此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這是奴才的悲劇性;聰明人巧言令色,虛偽圓滑,慣于欺騙,讓奴才茍安于悲慘的生活,讓黑暗的現實繼續運行,聰明人的做法是悲劇性的;傻子的一腔熱情,所作所為受到無情的打擊,最后被更多的奴才趕走,這不僅僅是傻子的悲劇,也是當時社會的悲劇。
四、聯系現實。
1.你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有這三類人的原型嗎?
有。面對現實的困境,我們有時像奴才一樣茍安,不思進取,甚至于拒絕別人的真誠幫助;也有人像聰明人一樣只是虛假地安慰別人,并不真誠地去幫助別人。當然也有人像傻子那樣無私忘我、滿腔熱情地幫助別人。
2.學生聯系自己的感受探討,我們自身有聰明人或者奴才的影子嗎?
我們身上也有奴性,也有市儈和庸人的特征,這也可以說是人性的一種弱點、劣根性。我們有時真的缺少傻子的這種精神。我們應該摒棄人性的弱點,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光明、無私。
五、總結。
學了這篇文章,我們厭惡奴才兩面派的性格,為了討好主人而不惜出賣真誠幫助他的人;不喜歡聰明人的“聰明”相,他一副假惺惺的樣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讓人感到虛偽。相反,我們欣賞傻子的“傻”,他無私忘我,誠實熱情,敢作敢為,為了幫助一個陌生人而奮斗。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有“傻子”那樣的處事方式,用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用熱情的心幫助每一個人,用勤奮的心做好每一件事。